首页「利澳注册_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首页「利澳注册_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全站搜索
栏目导航
新闻详情
顺达娱乐平台-登录首页
作者:管理员    发布于:2024-03-05 23:15    文字:【】【】【
摘要:顺达娱乐平台-登录首页 立春不仅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而且还是一个重要的节日。在天文意义上它标志着春季的开始。立春节气一般是从2月4日或5日开始,到2月19或20日结束。

  顺达娱乐平台-登录首页立春不仅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而且还是一个重要的节日。在天文意义上它标志着春季的开始。立春节气一般是从2月4日或5日开始,到2月19或20日结束。立春与立夏、立秋、立冬一样,都是反映四季更替的节气。立春是一个略带转折色彩的节气,虽说这种转折不是十分明显,但大的趋势是天气开始回暖,最严寒的时期基本过去,人们开始闻到早春的气息了。

  立春后并非春意盎然,甚至还可能出现冰天雪地的寒冬景象,因此立春节气仍需要预防寒潮低温和雨雪天气对越冬作物的影响,抓紧田间管埋,中耕松土,追施返青肥,防冻保苗。对蔬菜大棚继续做好防冻、防寒和防雪工作。春季大棚瓜菜是指采收期在3月至7月上旬的瓜菜,大部分瓜菜品种在立春后进入营养生长期,茄果类蔬菜营养生长与开花结果同时,做好以下培育管理工作:

  早春季节的冷害和冻害发生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植株旺盛的生长,加上人为管理中水、肥的增加,使植株的抗寒力显著下降。立春后仍有较大的寒流,使温室内茄果类蔬菜产生冻、冷害。为此,要继续做好防寒抗冻工作。茄果类蔬菜已经有了较大生长量,必须在大棚内进行二道膜覆盖。瓜类因比茄果类更容易受冻,除采用二道膜覆盖外,可在大棚外四周裙膜位置堆放稻草束,增强抗御大棚四周的冷气侵入;尚在育苗阶段的瓜类秧苗,夜晚可在小拱棚上覆盖遮阳网、稻草帘或无纺布,增强保温能力;如遇强冷空气来临,一定要做好防冻保温措施。

  立春后,随着日照时间增长,温度回升,棚内湿度增大,为了减少病虫害发生,满足瓜菜生长发育环境条件要求,必须认真做好棚内温湿度管理工作,要视天气变化和植株生长状况,做好开门与揭膜通风、关门及盖膜保温管理工作。

  低温会影响较多瓜菜品种受精结果,易发生落花落果。目前生产上,提高着果方法,一是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沾花或涂于子房中,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要按说明书使用,防止浓度过高,发生药害。二是采用人工辅助授粉。

  随着气温升高和棚内湿度增大,大棚内瓜菜易发生灰霉病、疫病、枯萎病及蚜虫危害。病虫防治应采用农业防治和药剂防治相结合,例如做好棚内温湿度管理,降低棚内湿度,畦沟铺草,合理施肥水,及时整枝、摘除病老叶,喷施对口农药预防等。

  雨水是24节气中的第2个节气。每年的2月19日前后,太阳黄经达330度时,是二十四节气的雨水。此时,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为雨水。雨水节气一般从2月18日或19日开始,到3月4日或5日结束。

  就大田来看,“雨水”前后,油菜、冬麦普遍返青生长,对水分的需求相对较多。而华北、西北以及黄淮地区,这时降水量一般较少,常不能满足农作物的需求。若早春少雨,雨水前后应及时春灌,可取得 较好的效果,即常说的春雨(水)贵如油。同时,在雨水期间,对那些没有秋翻的土地,特别是谷茬、糜茬等硬茬子地,要趁着有冻未化的时机,抓紧用拉子(农村拖茬子用的一种工具,用条子或树枝做成)把茬子地拖一遍,或用碾子压一压,然后把茬子拖倒压碎,这样既能保证播种质量,又能达到抗旱保墒的效果。淮河以南地区,此时一般雨水较多,应做好农田清沟沥水,中耕除草,预防湿害烂根。华南双季稻早稻育秧工作已经开始,为防忽冷忽热,乍寒还暖的天气对秧苗的危害,应注意抓住冷尾暖头天气,抢晴播种,力争一播保苗。

  另外,在南方,天气虽然暖和了,但在早春也是多变的,雨水前后一定要管理好番茄苗、茄子苗和辣椒苗。主要管理措施有:

  2.适当控制肥、水、防止秧苗徒长,但不能控制过分,否则会影响秧苗生长,出现瘦、小、黄的秧苗。

  3.苗床和营养钵用的垃圾泥、栏肥、人粪等都要经过充分腐熟,不然会感染病害或引来虫害或发热烧苗根。苗床施肥不要施生肥、农肥,使用化肥要特别注意浓度,适可而止。

  对农业来说,雨水正是小春管理、大春备耕的关键时期。雨水节气过后,气温开始回升,小麦自南向北开始返青,土壤中的水汽不断上升,凝聚在土壤表层,夜冻日融,开始返浆。因为降雨增多,空气湿润,天气暖和而不燥热,非常适合万物的生长,对越冬作物生长有很大的影响。农谚说:雨水有雨庄稼好,大春小春一片宝。广大农村要根据天气特点,对三麦等中耕除草和施肥,清沟埋墒,为排水防渍做好准备。

  雨水前后,油菜、冬麦普遍返青生长,对水分的要求较高。“春雨贵如油”,这时适宜的降水对作物的生长特别重要。而华北、西北以及黄淮地区这时降水量一般较少,常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若早春少雨,雨水前后及时春灌,可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淮河以南地区,则以加强中耕锄地为主,同时搞好田间清沟沥水,以防春雨过多,导致湿害烂根。俗话说:“麦浇芽,菜浇花”,对起苔的油菜要及时追施苔花肥,以争荚多粒重。华南双季早稻育秧已经开始,应注意抓住“冷尾暖头”,抢晴播种,力争一播全苗。

  雨水节气,天气变化不定,是全年寒潮过程出现最多的时节之一,忽冷忽热,乍暖还寒的天气对已萌动和返青生长的作物、林、果等生长危害很大,要注意做好农作物、大棚蔬菜以及农产品运输的防寒防冻工作。

  华南双季早稻育秧已经开始,雨水季节,天气变化不定,是全年寒潮过程出现最多的时节之一,忽冷忽热,乍暖还寒的天气对已萌动和返青生长的作物、林、果等生长及人们的健康危害很大。在注意做好农作物、大棚蔬菜以及农产品运输防寒防冻工作的同时,仍要注意户外活动个人的保健工作,以防止冬末春初一些易发病的流行。

  雨水节气在二十四节气的起源地黄河流域,雨水之前天气寒冷,但见雪花纷飞,难闻雨声淅沥。雨水之后气温一般可升至0℃以上,雪渐少而雨渐多。可是在气候温暖的南方地区,即使隆冬时节,降雨也不罕见。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这段时间候平均气温多在10℃以上,桃李含苞,樱桃花开,确以进入气候上的春天。除了个别年份外,霜期至此也告终止。嫁接果木,植树造林,正是时候。华南继冬干之后,常年多春旱,特别是华南西部更是“春雨贵如油”。农业上要注意保墒,及时浇灌,以满足小麦拔节孕穗、油菜抽苔开花需水关键期的水分供应。西北高原山地仍处于干季,空气温度小,风速大,容易发生森林火灾。

  “惊”为惊醒,“蛰”为动物冬眠。惊蛰是用形象的手法,表达天气转暖之后,春雷初响,惊醒了潜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小动物,它们开始走出洞穴,开始新一年的生活。由此可见,惊蛰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一个节气。 每年的惊蛰节气一般从3月5日或6日开始,到3月19日或20日结束。在此期间,长江两岸自西向东先后步入真正的春天,也就是达到了现在普遍采用的中央气象台以日平均气温作为划分春季的标准:连续5天,每日日平均气温在≥10℃ ~ ≤22℃;而此时的华南早已是“桃花红、李花白,黄莺鸣叫、燕飞来”的情景了;2010年3月4日第九个“九”开始,俗话说:“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渭水流域、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人们,开始积肥、松土、耕田,“九尽杨花开,农活一齐来。”

  “春雷响,万物长”,惊蛰时节气温回升,雨水增多。农民们常常把惊蛰时节视为春耕开始的日子。

  此时华北冬小麦开始返青生长,土壤仍冻融交替,及时耙地是减少水分蒸发的重要措施。沿江江南小麦已经拔节,油菜也开始见花,对水、肥的要求均很高,应适时追肥,干旱少雨的地方应适当浇水灌溉。南方雨水一般可满足菜、麦及绿肥作物春季生长的需要,防止湿害则是最重要的。华南地区早稻播种应抓紧进行,同时要做好秧田防寒工作。随着气温回升,茶树也渐渐开始萌动,应进行修剪,并及时追施催芽肥,促其多分枝,多发叶,提高茶叶产量。桃、梨、苹果等果树要施好花前肥。

  “春雷惊百虫”,温暖的气候条件利于多种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田间杂草也相继萌发,应及时搞好病虫害防治和中耕除草。“桃花开,猪瘟来”,家禽家畜的防疫也要引起重视了。

  1、各地要迅速突击清沟理墒,做到沟沟相通,内外相接。同时结合清沟理墒做好稻套麦、板茬直播麦的根部覆盖和油菜田的培土壅根,增强抗冻抗倒伏的能力。

  2、抓住天气回暖之机,分类适量增施小麦拔节肥和油菜抽薹肥,努力搭建丰产架势,夺取麦油丰收。

  3、做好病虫草害的防治工作。立足于早、立足于抢,利用春季气温回升的有利时机,开展春草化除工作。春季麦田化除一般掌握在拔节前、日平均气温稳定在5℃以上时进行。若遇倒春寒,应掌握在冷尾暖头,避免寒流前用药,以防药害和加重冻害。

  4、加强园艺作物防冻保温。对露地蔬菜、早芽茶等采取薄膜、遮阳网、防虫网等覆盖,对日光温室、大棚等设施加强修复、完善,采取内覆盖或多层覆盖,提高防寒保温能力。

  三月,处于“九九”末期,时值“惊蛰”季节,气温开始回升。降雨量增加,大部分地区在100毫米以上。俗有“过了惊蛰节,春耕不停歇”之说。这一时期,畜禽重点是抓好耕牛补料催膘,家畜的春防、春配及防病工作都必须抓紧。耕牛经过漫长的冬季,体重有所下降,入春后,要迅速抓紧时间复壮,同时注意春寒带来的影响。一般在春耕前半个月至一个月开始给牛增加营养,在喂饲干草的基础上,可每天增加青绿饲料2~3公斤、菜籽饼0.5公斤、糠麸饲料1~2公斤。

  春季,也是母牛配种季节,为不失时机抓好春配,适当加强种公牛和繁殖母牛的饲养管理,特别注意青绿饲料的补充,饮清洁温水,增加运动,接受阳光照射,可增加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并经常梳刷牛体,促进血液循环。

  生猪重点抓好春季猪瘟和牲畜五号病的预防注射,同时预防猪只受凉感冒发热。由于经过漫长的冬季饲养,体质较为瘦弱,在放牧时注意防止羊“跑青’,最好放牧前喂一定数量的干草,以防啃吃过量青草而发生胀肚。

  春季是家兔繁殖的黄金季节,要抓好长毛兔和肉用兔的春繁工作。要做到适时配种,如发现母兔在笼中表现不安或乱跑,用手抚摸时拱背举尾、阴户潮红、肿胀,表现发情正旺,此时即可配种,配种时注意壮年公兔配壮年母兔。

  养鸡专业户,早春三月,天气多变,必须采取薄膜保温室育雏,提高育雏成活率。

  三月,青草生长速度快,也是养鹅的最佳季节,因为鹅生长周期仅二个多月,可利用春耕前冬闲田上的青草养鹅,增加农户的收入。

  冬季和早春,青饲料较少,家畜因摄食维生素不足会产生多种疾病,生长缓慢。若用发芽饲料,不仅可防治维生素缺乏症,而且还能促进家畜长膘。方法是:将大麦、小麦和稻谷等禾本科作物,除去杂质和霉变颗粒后,用40~45度的温水浸泡18~24小时,捞出摊于木盆内,厚度为3~5厘米,用麻袋盖住,放在25~30度室内,每隔4~6小时喷洒一次温水,等芽长到6厘米左右时,切碎或磨浆后,拌入饲料饲喂,猪每天每头喂0.5~1公斤,牛每天喂1~3公斤。

  惊蛰时节,各地农事都开始忙碌。果树管理需注意春灌,保墒提温,追施速效化肥,刮树皮、防治腐烂病及其它病虫害,喷石硫合剂,新园补株、换株,树盘覆膜。

  柑桔类:正值柑桔修剪的主要时期。几种大宗品种(类型)的修剪特点分别是:①甜橙--及早剪除枝刺;落头开心,矮化树冠;外围多疏少截,内膛多留少剪;及时回缩多年生结果枝群;强树留弱枝,弱树留强枝。②甜柚--上部与外围去强留弱,疏密留稀;内部与中下部保留各种短弱小枝(包括无叶春梢、疏剪徒长夏梢、轻截中庸夏秋稍)。③温州蜜柑--水平、下垂枝结果后,及时自基部强新梢处回缩;轻剪长枝,促发分枝;相邻枝条中要注重留弱枝去强枝。④椪柑--上部去强留弱,去直留斜;下部和内膛去弱留强,选优汰劣,多留骨干枝上的小枝;及时回缩夏秋梢母枝,防止变成钓鱼杆。

  惊蛰时节仍是寒流频繁发生时期,要注意寒流的侵袭。中旬以后,一般雨水渐多,建议做好田间开沟排水工作。同时,做好春季作物和蔬菜的定植与定植准备工作。

  1.早稻:结合当地常年播期,在冷空气来临时浸种催芽,抓冷尾暖头抢晴播种。播后加强田间管理,在冷空气来临前,及时盖好薄膜或灌水,遇晴热天气要及时揭膜通风,提高秧苗成活率,避免烂种烂秧。

  2.春玉米:一般在惊蛰至清明播种比较适宜。春玉米播种前应进行晒种,可提高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并结合浸种催芽,用500~800倍的磷酸二氢钾溶液浸种8~12小时,可提早出苗,增加产量。

  3.春马铃薯:一般于2月上、中旬播种。3月上中旬出苗后,应立即逐秧、逐垄地查苗、补苗。齐苗后应及早进行第一次中耕除草,深度8~10厘米;过10~15天进行第二次中耕,稍浅些,并结合培土。应加强防寒防冻,遇寒流时应灌满沟水或覆盖稻草保温。苗期应保持土壤湿润。

  4.春大豆:3月份是春大豆最佳播种期。当日平均气温达到10摄氏度以上时就可播种春大豆。过早播种发芽慢,易感染病害,出苗不齐;过迟播种则生育期缩短,产量降低。种植方式可采用条播、穴播或撒播。

  5.蔬菜:南瓜、菜瓜、早毛豆、菜豆、豇豆等春播蔬菜,可分别在3月份内播种育苗;3月底结束波菜、草头菜的播种;荠菜、香菜可继续播种。小环棚番茄和黄瓜,可分别在3月中下旬选冷尾暖头、带土带药定植。分株繁殖的韭菜,下旬可开始定植。

  一是指“春分秋分,昼夜平分”。春分之日太阳光直射在赤道上,几乎全球昼夜等长,即白天和夜间的时间相等,都是12小时。此时北极点在经历了半年的黑夜后,在这一天初见阳光,而相对应的南极点则将在此日告别阳光。春分过后,阳光直射点位置便向北移,北半球白天时间开始变长,夜间时间变短了,所不同的是南半球则变得昼短夜长。

  二是指“季节平分”。若以立春至立夏这段时间作为春季,春分是春季的中分点,正好平分了春季。从立春到立夏正好九十天,春分将其一分为二,因此而得名春分。

  春分,从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开始至4月4日(或5日)结束,春分是个比较重要的节气,它不仅有天文学上的意义:南北半球昼夜平分;在气候上,也有比较明显的特征,春分时节,我国除青藏高原、东北、西北和华北北部地区外,大都进入明媚的春天。在辽阔的大地上,杨柳青青、莺飞草长、小麦拔节、油菜花香。

  1、继续抢种各种瓜菜类、豆角、春白菜,对冬番茄、辣椒、茄子做好搭架、追肥、培土、剪枝、剪蔓等各项工作;

  2、抢播早稻,培育壮秧;继续抢种玉米、甘蔗、花生、黄豆、西瓜等旱地作物,并加强前期田间管理;

  5、翻沤绿肥田,下旬开始插秧、抛秧,计划留蓄再生稻的中稻地区应采取防寒措施安排播种;

  10、继续植树造林,抓紧营造油茶林、竹林等,进行林木育苗,防治马尾松毛虫;

  春分前后,小麦进入拔节阶段,此时要抓紧有利天气,浇好拔节水,施好拔节肥, 增加小麦抵御气象灾害的能力。此时如果再出现0℃以下的低温,很容易对小麦造成冻害,导致产量降低甚至局部绝产。应对这一问题,最有效的办法是加强小麦春季田间管理,及时浇水施肥,增强小麦抗冻能力。还要及时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天气变化情况,提前采取喷施防冻剂等办法,预防冻害发生。

  柑桔处于春梢萌芽期,以施好芽前肥为重点,抓好柑桔疮痂病防治、整修桔园排灌系统、勤松土除草等春季桔园管理工作。全面开展新发展桔园的春植工作。

  杨梅处于开花期、春梢萌发期,以长果枝短截修剪保果为重点,继续施好芽前肥。完成新发展果园的定植工作。

  枇杷处于幼果发育期、春梢生长期,以疏果和防病为重点,做好衰老树更新修剪、大树高接换种、整修排水沟等工作,完成新建枇杷园的种植工作。

  桃处于萌芽、开花,多数品种下旬进入盛花期,以防病治虫为重点,施好花前肥。

  樱桃(大樱桃)处于开花期、幼果膨大期、抽梢期,以防病治虫为重点,做好排水降湿、防鸟害等工作。

  葡萄处于萌芽期,以施好催芽肥为重点,做好防病治虫和整修排水沟等春季管理工作。完成新建葡萄园的定植工作。

  梨处于吸收根萌动,萌芽、始花、展叶,要继续看树追施花蕾肥和防病治虫等工作。

  每年的清明从4月4日(或5日)开始,到20日(或21日)结束。“清”表示百草青青;“明”表示春光明媚。一眼望去,大自然清而明。这是一个反映物候的节气。

  在此期间,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了春季,即使没有进入春季的东北中北部、西北部分地区和青藏高原,也开始显露出春天的迹象,天气明显转暖。

  由于春季是冬季向夏季的过渡季节,冬季和夏季出现的一些天气都会在这期间有一定的表现,比如冬季的大风、降温,夏季的暴雨、冰雹,还有春季特有的风沙、干旱,由于他们的出现,在这美好的春天里,天气似乎不都是美好的,天色也不全是清明。

  清明时节,除东北与西北地区外,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日平均气温已升到12℃以上,大江南北直至长城内外,到处是一片繁忙的春耕景象。

  “清明时节,麦长三节”,黄淮地区以南的小麦即将孕穗,油菜已经盛花,东北和西北地区小麦也进入拔节期。此时,应抓紧搞好后期的肥水管理和病虫防治工作。北方的旱作、江南早、中稻进入大批播种的适宜季节,要抓紧时机抢晴早播。“梨花风起正清明”,这时多种果树进入花期,要注意搞好人工辅助授粉,提高座果率。华南早稻栽插扫尾,耘田施肥应及时进行。各地的玉米、高梁、棉花也将要播种。“明前茶,两片芽”,茶树新芽抽长正旺,要注意防治病虫;名茶产区已陆续开采,应严格科学采制,确保产量和品质。

  这时冷空气仍有一定势力,天气冷暖多变,应注意防御低温和晚霜冻天气对小麦、水稻秧苗和开花果树以及其他春播作物造成危害。

  清明过后,作物进入生长关键时段,应加强作物的田间肥水管理,要特别注意做好作物田间的清沟排水,防止或减轻涝渍灾害。

  进入4月,油菜已进入花期,根据油菜的需肥特性,要加强施肥管理,特别要选择有利时机喷施2-3次足量的硼肥,提高油菜的结荚率;

  此时,小麦开始进入开花、灌浆期,此时应该注意水量的调节,防止水分过大引起落花,在小麦扬花期应根据情况追施一定量的速效氮肥,这样更有助于小麦后期生长对养分的需求;

  对于果树种植区来说,随着气温的逐渐升高,果树已进入开花坐果期,根据果树的年龄的大小适当进行疏花、疏果,要注意搞好人工辅助授粉提高坐果率。为了保证果树的丰收,坐果期更要注意果树的追肥和浇水。

  清明时节,虽然全国大部气温回暖,但气温起伏变化比较大,农时农事常受冷空气等天气活动影响,农业大棚增温就必须掌握五点。

  (1)提早扣棚选用耐低温的塑料薄膜提早扣棚或扣棚越冬,可使棚内土壤早化冻。

  (2)开沟晒土扣棚后,在准备定植的地方,用锹开20~30厘米宽的沟,化一层挖一层,挖到20~30厘米深,晒沟晒土;定植前沟施马粪,并将土复原,以加速化冻,提高地温。

  (3)浅定植,浇埯水,定植时,使苗坨与地面平或略高于地面,防止栽得过深;栽后浇埯水,防止大水漫灌。

  (4)开侧沟,深松土定植后,在离苗坨5厘米处开沟晒土(在地温较高时,可用此沟施肥),并在行间多次深搂松土,以利增温保墒,促进缓苗。

  (5)多层覆盖据观测,在塑料大棚内套小拱棚,可使小拱棚内的气温提高2℃~4℃,地温提高l℃~2℃;在大棚中采用塑料薄膜做成二层幕,于夜间覆盖,可使棚内气温、地温平均提高1℃~2℃;在大棚四周覆盖一层1米高的草苫子,亦可使棚温提高1℃~2℃。

  每年的谷雨从4月20日(或21日)开始,到5月5日(或6日)结束。进入公历四月的谷雨节气,跟早春二月时的雨水节气,虽同有一个“雨”字,但在涵义上有着很大的区别。雨水节气,不见雪花飞舞,静听春雨无声,意味着黄河中下游地区开始下雨。而谷雨节气的名称,来自古人的“雨生百谷”之说,表示这个时期的降水对农作物的生长极为重要。不过这谷雨的谷字不仅指谷子这一种庄稼,而是农作物的总称。谚语说“谷雨无雨,交回田主”,是从相反的角度来说明雨水的重要。

  4月4日清明,20日谷雨,本月正值春播季节,各地农事着重是做好早稻播种育秧技术指导工作。

  一是水稻种子的处理。种子经过精选、晒种、消毒、浸种、催芽等处理,可以保证用纯净、饱满、无病、发芽率高、生命力强的种子播种,为培育壮苗提供良好的基础。种子处理要注意把好种子消毒和浸种关,一般用50%浸种灵3000—4000倍浸种或80%402 2000倍浸种36小时,用402浸种后需用清水漂洗后催芽。

  二是种子催芽。催芽必须协调好水分、空气、温度三者关系,催芽方法很多,但按照种子发芽特点,催芽可概括成“保温露白、适温催根、保湿催芽、摊晾锻炼”四个阶段,种子吸足水分后要保持温度35—38度,经一昼夜即可破胸露白。露白前后,因种子呼吸作用突然加剧,产生大量的热,此时必须严密注意,温度不能超过40度,防止烧芽。露白后,翻幼种子散热,并结合淋水,将各堆温度降到30—32度,经10多小时,待齐根后,经常淋水保湿,使各堆保持25度左右,促进根短芽壮。当根芽出齐后,将各堆推平厚度约3寸,每天淋冷水1—2次,保持16—20度炼芽1—2天,以增强抗寒能力。

  三是育秧方式。因品种茬口不同而异,早稻上一般采用薄膜覆盖育秧为主,以防止烂秧,提高出苗率和成秧率。

  四是播种期。播种量和秧令,我市早稻春播时间以气温稳定通过10—12度为育秧的起始时间,一般在3月下旬。一般早稻早熟品种秧令,为25天左右,中迟熟品种30天左右,所以早熟品种一般在4月1—5日播种,中迟熟品种一般在3月底至4月初播种(直播栽培的在4月15—18日播种),每亩播种量早稻空闲,绿肥茬亩播50公斤,早熟春花田茬口亩播40公斤,迟熟春花田茬口亩播30公斤,杂交早稻亩播种量要减半(直播栽培每亩播种量8—10斤)。

  五是秧苗管理。水稻苗期管理根据秧苗生育特点,可分为扎根冒青前后、三叶期前、三叶期后三个阶段。种谷落田后进行塌谷,撒上复盖物,保湿保温,随着芽鞘伸长,第一片不完全叶冒青,接着从芽鞘内伸出第一片完全叶,同时芽鞘口发生不定根,秧苗开始扎根竖苗。此时,秧苗呼吸旺盛,需氧量大,秧田灌水要严格掌握,晴天满沟水,阴天半沟水,既要保持秧板湿润,又不能使水满上秧板。否则,水分过多空气不足,秧苗迟迟不扎根,甚至出现烂芽倒苗现象,由于幼苗抗寒力强,即使遇到一般低温,也不要灌水上秧板。

  秧苗冒青扎根至三叶期前,从自养生长(利用种子贮藏的养分进行生长)逐步过渡到异养生长(利用自身光合作用产物生长),抗寒力弱,如冷热不当,肥水失调,根系活力减低,吸收能力减弱,体内营养不能自给,就会引起青枯或黄枯死苗。为了有利于保温和满足秧苗伸长时对水分的要求,晴天可灌薄水上秧板,天雨放干沟水,遇到强冷空气,要灌半腰水护苗,回暖期勤换水。二叶一心期,及时施用“断奶肥”,提高秧苗素质。

  三叶期后,要灌浅水上秧板,稀播长秧令要及时追肥,促进分蘖,拔秧前4天左右,施好“起身肥”。

  早稻薄膜覆盖育秧,膜内和膜外温差很大,管理不当,容易引起死苗。秧田管理要特别注意调节好温湿度,一般出苗之前保持密封状态,出苗以后遇晴暖天气,要严格掌握膜内温度,如超过30度就要两头通风,如温度继续升高,就要掀开薄膜中段甚至揭开一半通风,必须注意晴暖天气通风要在上午8—9点膜内外温差较小时开始,切忌在中午温度增高时骤然揭膜,以免卷叶青枯,导致死苗。通风必须结合灌水,一般要先灌水后揭膜。此外,薄膜覆盖育秧还要注意防止雨后积水压膜和大风掀膜,提倡搭低架地膜覆盖。

  一、柑桔:1、修整沟渠,排水防涝。2、成年树蕾多、叶黄施补肥,喷尿素及硼保梢;幼年树施水肥充实春梢。3、摘除过多春梢,剪除过密细弱枝。4、防治病虫害、卷叶蛾、金龟子、红蜘蛛、炭疽病、溃疡病等。

  二、杨梅:1、大年疏花,促进果实生长,克服大小年结果。2、小年保果,喷洒0.2%硼砂水溶液加0.2%磷酸二氢钾、0.3%尿素混合液。3、病虫防治:削除杨梅癌肿病、防治褐斑病、白蚁等。

  三、葡萄:1、加强开沟排水,提高抗病能力。2、加强对黑痘病、灰霉病、褐斑病、透翅蛾、葡萄斑叶蝉等病虫害的防治工作,选用大生、多菌灵、敌敌畏等药剂。3、搞好棚架薄膜管理,关注棚内气温调节,提高抗病能力,增长葡萄枝叶生长。4、根外追肥。花前至硬核期以氮肥为主,结合喷药进行,尿素浓度掌握在0.3%左右,花前至花期喷0.2%硼砂2次,幼果期开始喷垦易微生物有机肥,连喷3次,硬核期开始每隔10天喷一次磷酸二氢钾。

  四、批杷:1、喷射叶面肥,对结果多或树势弱要喷射0.3%尿素、0.2%磷酸二氢钾液,促进幼果结果率。2、疏果:对过多幼果进行适当疏果,促使果大提高品质。3、防治灰斑病、炭疽病、枝干腐烂病、枇杷黄毛虫、梨小食心虫等病虫害。4、加强沟渠整修,排水防涝。

  五、梨:1、开沟排水,增强树势,提高抗病能力。2、加强对锈病、黑星病、黑斑病、炭疽病、轮纹病、褐斑病、梨二叉蚜、梨花网蝽、梨小食心虫等病虫害防治,可选用粉锈宁、甲基托布津、大生、乐斯本等药剂防治。4、合理修剪,提高光能利用率。掌握大枝小而精,空间分布均匀,避免重叠。控制徒长枝,疏删过密枝条,使树体上部与下部,外围与内膛生长、结果平衡、达到优质丰产。5、对弱势结果树,结合病虫防治,喷0.3%磷酸二氢钾。

  六、桃:1、防治病虫害。继续防治蚜虫。落花后10天开始防治褐腐病、炭疽病、疮痂病,选用甲基托布津、多菌灵等药剂,交替使用,每隔10天左右喷药一次。2、根外追肥,结合防治病虫喷药,喷0.2%磷酸二氢钾或加0.3%尿素。3、疏花疏果:抹芽、疏果和花后复剪,视着果情况,剪除过量着果枝。4、开沟排水,提高抗病能力。

  谷雨时节,本月气温不断升高,雨量增多。但偶有冷空气南下,仍需提防突然降温情况的出现。正是春耕大忙季节。对于畜牧业来讲,也是着手发展畜禽生产的大好时机,在养殖技术上注意做好五方面的工作。

  一是抓好青绿饲料的青贮。因为绿肥田要全部翻耕,红花草子和黄花苜宿蛋白质含量高,是家畜最佳青绿饲料,养畜农户应及时进行收割青贮。青储方法可采取半干青贮,首先将紫云英或苜宿晾晒,当其含水率降至60%-40%时,方可进行贮存,贮存时从窑的头两个角开始装填,逐层压实,满窑后继续堆高一米左右,先用机械压实,后用塑料薄膜密封,再在薄膜上铺以麦秸或稻草,然后用泥土封顶,严防漏气。经30天后即可开封饲用,用后应及时覆盖,尽量缩小暴露面。

  二是抓紧防止牛、羊草食动物过食青绿饲料而发生草子胀(瘤胃臌气)。最好在放牧前喂一定量的干草和适量的饮水,或在放牧过程中控制青绿饲料吃食量,做到牛、羊不抢食青饲料。万一发生草子胀,可用旱烟丝150-200克拌菜油喂入,半小时见效。

  三是抓好时机,规模养猪大户正是发展商品猪最佳时机,一般此期购进商品苗猪,饲养五个月出售,正值中秋节前后,为商品猪上市旺季,价格高,饲养效益好。在引进商品苗猪时,要注意猪种质量,平原集镇地区以三品种杂交猪为好,生长快,瘦肉率高;山区有养大猪习惯,可以饲养二品种杂交猪或内三元杂交猪,屠工肉商比较欢迎。

  四是养兔专业户继续抓好春繁工作,赶在夏季来临之前难繁殖两窝,以便安全渡夏。同时,抓好兔瘟预防针注射,防止兔瘟的发生。

  五是没有保温设备的农户可以开始养鸡养鸭。如遇冷空气南下,可以采取自然保温方法达到保温目的。尤其是近年来本土鸡市场上十分畅销,农户可以利用房前屋后多养本土鸡,可以达到致富目的。四月份上、中旬,可将鸭群放到翻耕的绿肥田、麦田、蚕豆田、油菜田里,可为鸭群提供丰富的蚯蚓、昆虫、掉落田间的蚕豆、麦子等活食和泥食,鸭群在这些田中饱食终日,可达到多产蛋又增膘目的。另外,饲养鸡、鸭时,要做好疫病防治工作。可按免疫程序注射鸡新城疫、法氏囊、鸡痘及鸭病毒性肝炎、鸭瘟等疫苗, 同时要用抗菌素和磺胺类药物预防鸡白痢、禽霍乱等细菌性疾病的发生。

  立夏同夏至一样,在二十四节气中,不光都是反映季节的节气,而且都是反映进入夏季的节气。 地球绕太阳公转,到达运行轨道45°时,便是立夏节气。立夏节气从5月5日或6日开始到5月21日或22日结束,太阳直射点从北纬16°19到20°16,日照时间明显加长,气温明显升高,人们感受到初夏的味道和风景。

  立夏与晚春:按照二十四节气的排序,立夏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但从《1960~1991中华人民共和国气候图集》中,我国达到夏季的气象标准(日平均气温连续5天>22℃首日为夏季的开始)的城市分布来看,这一时期,西南地区、长江中下游部分地区以及以北地区都还没有进入真正的夏季,我国大部真正进入夏季的时间一般是在6月以后。另外,按照公历划分四季的方法,5月属于春季(3~5月)的晚春时节,6月1日才进入夏季。

  但80年代后期,我国进入偏暖时期,在北方4、5月份出现30℃以上的日最高气温屡见不鲜,甚至有时出现北方比南方最高气温更高的现象。因此,说5月初的立夏进入夏季,也较顺理成章。

  立夏时节,万物繁茂。古有:“孟夏之日,天地始交,万物并秀。”这时夏收作物进入生长后期,冬小麦扬花灌浆,油菜接近成熟,夏收作物年景基本定局,故农谚有“立夏看夏”之说。水稻栽插以及其他春播作物的管理也进入了大忙季节。

  立夏以后,江南正式进入雨季,雨量和雨日均明显增多,连绵的阴雨不仅导致作物的湿害。还会引起多种病害的流行。小麦抽穗扬花是最易感染赤霉病的时期,若预计未来有温暖但多阴雨的天气,要抓紧在始花期到盛花期喷药防治。南方的棉花在阴雨连绵或乍暖乍寒的天气条件下,往往会引起炭疽病、立枯病等病害的暴发,造成大面积的死苗、缺苗。应及时采取必要的增温降湿措施,并配合药剂防治,以保全苗争壮苗。“多插立夏秧,谷子收满仓”,立夏前后正是大江南北早稻插秧的火红季节。“能插满月秧,不薅满月草”,这时气温仍较低,栽秧后要立即加强管理,早追肥,早耘田,早治病虫,促进早发。中稻播种要抓紧扫尾。茶树这时春梢发育最快,稍一疏忽,茶叶就要老化,正所谓“谷雨很少摘,立夏摘不辍”,要集中全力,分批突击采制。

  立夏前后,华北、西北等地气温回升很快,但降水仍然不多,加上春季多风,蒸发强烈,大气干燥和土壤干旱常严重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尤其是小麦灌浆乳熟前后的干热风更是导致减产的重要灾害性天气,适时灌水是抗旱防灾的关键措施。“立夏三天遍地锄”,这时杂草生长很快,“一天不锄草,三天锄不了。”中耕锄草不仅能除去杂草,抗旱防渍,又能提高地温,加速土壤养分分解,对促进棉花、玉米、高粱、花生等作物苗期健壮生长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农事概要:以保花保果为中心,加强幼果疮痂病、红蜘蛛、蚧壳虫(矢尖蚧、长白蚧、糠片蚧等)第一代幼虫和黑刺粉虱第一代幼虫的防治。

  农事概要:以控春梢保果和人工疏果为中心,加强杨梅褐斑病防治、杨梅果蝇化学诱杀、金龟子灯光诱杀(频振式黑光灯诱杀)等工作。

  农事概要:及时施足采前肥,适时采摘,加强果实日烧病的预防、果实炭疽病的防治和枇杷黃毛虫第一代幼虫的防治等工作。

  农事概要:以促进花芽分化为中心,加强采后管理和防治刺蛾、蓑蛾、天幕毛虫、举尾毛虫、枯叶蛾、桃小叶蝉、红蜘蛛、天牛等害虫。

  农事概要:以夏季修剪为重点,加强黑痘病、霜霉病、透翅蛾、葡萄粉蚧等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物候期:第三次生理落果期、吸收根生长高峰期、新梢旺盛生长期,早熟品种进入果实膨大期

  农事概要:以控制新梢过度生长、控制着果量、促进新梢花芽分化为重点,加强梨网蝽、梨小食心虫、金缘吉丁虫和梨黑斑病的防治工作。

  一年中的小满节气从5月21日(或22日)开始,至6月5日(或6日)结束。我们知道二十四节气的含义主要有三大类,反映季节的、反映天气气候的,再就是清明、惊蛰、小满等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

  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大多可以直接顾名思义,唯独“小满”咋听起来有些令人费解,这里的“满”是指作物颗粒饱满的意思,“小满”说得是小满节气时,麦类等夏熟作物的颗粒已开始饱满,但还没有完全成熟,故称为小满。

  由于80年代后期,我国进入偏暖周期,小麦收割日期也有所提前,往往在立夏期间,江南和西南地区等省的麦收已经结束,长江中下游各省的麦收也接近尾声,机收大军陆续北上,在小满期间已转战山东、河南主战场,之后步入陕西、山西、河北。田野里麦浪滚滚,一派丰收在望的景象。

  小满是二十四节气中第八个节气,从气候特征来看,在小满节气到下一个芒种节气期间,全国各地都是渐次进入了夏季,南北温差进一步缩小。降水进一步增多,容易有暴雨、雷雨大风、冰雹等激烈天气发生。

  此时,农事活动也即将进入大忙季节,夏收作物已经成熟,或接近成熟;春播作物生长旺盛;秋收作物播种在即。北方地区的春播工作已基本结束,各地要做好春播作物的田间管理,近期出现降雨的地区要抓住雨后的有利时机,及时查苗、补种,力争苗全、苗壮;同时注意防御大风和强降温天气对春播作物幼苗造成的危害。

  北方冬小麦已进入产量形成的关键阶段,应加强后期肥水管理,防止根、叶早衰,促进冬小麦充分灌浆,提高籽粒重;墒情偏差的地区要适时灌溉,防御高温、干旱和“干热风”天气造成的危害,对可能出现大雨、大风的地区,在天气过程来临前不要浇水,以减少小麦倒伏。

  南方夏收粮油作物产区要抓住晴好天气,适时收晒成熟的小麦、油菜,避免不利天气造成损失。江南、华南地区在早稻移栽后应注意浅水灌溉、适时施肥,促进早稻早生快发和多分蘖;对够苗的田块要及时排水晒田,控制无效分蘖,并注意做好稻田病虫害的监测与防治工作。

  “小满”节气,农谚有“秧奔小满谷奔秋”。此时。小春作物即将收获,中稻全面栽插,农事繁忙,晴天抢收,雨天抢栽。但小满时节又易出现干旱天气,“蓄水如蓄粮”,“保水如保粮”,既要注意蓄水防旱,又要注意可能出现的阴雨天气影响小春收获,此时的稻田农事主要有以下几点。

  二是各地要抓住降雨的有利时机,指导帮助农民及时耕翻干板田和小春田,并做好水源、秧苗的调剂及时抢栽水稻;

  3、移栽后3至5天及时补苗,移栽后5至7天亩施尿素5公斤或总含量为50%的水稻专用复合肥10公斤作分蘖肥;施分蘖肥时可亩用稻保I号1包或农得时15-20克拌肥于晴天下午均匀撒施同时治虫除草;施除草剂后4-5天内田间要保持水层3-5厘米。

  五月气温升高,降雨增多,花卉生长快,易发生病虫害,是花卉管理的关键时期。

  1、病虫害防治。及时进行病虫害防治,可喷施1%等量波尔多液进行牡丹叶斑病的预防;可喷施70%甲基托布津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进行月季、玫瑰等花卉白粉病、褐斑病的防治;喷施40%乐果乳剂1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3000倍液进行蚜虫、红蜘蛛等虫害的防治。

  2、中耕除草。杂草生长较快,尽快结合中耕进行清除,保持土壤疏松透气和行间空气的流通,避免杂草争夺养分,减少病虫害发生。

  3、肥水管理。花卉对水分的需求量增大,及时浇灌,盆花做到干透灌透;喜酸性土壤的花卉如山茶、杜鹃等,可在水中加入适量硫酸亚铁。注意防止积水,雨后及时排涝。加强施肥管理。牡丹进行芽肥的施用,促进牡丹营养生长,有助于花芽的形成;对山茶、杜鹃等花后应追施以氮肥为主的复合肥;对绿萝、蕨类等观叶植物应追施沤透了的稀薄饼肥水;对月季、石榴等正开花的花卉应追施以磷钾肥为主的复合肥,促进开花。

  4、整形修剪。为花卉生长期修剪,杜鹃剪去过密枝、纤弱枝和病虫枝;月季剪去残花枝;牡丹剪除残花,减少养分损失,同时避免病虫害的发生。

  (1)扦插繁殖。可进行杜鹃、茶花等花卉扦插繁殖,一般选1年生枝条做插穗,留上部部分叶片,对不易生根的种类可用生根粉进行处理,扦插深度一般为插穗的1/2至2/3。扦插后需充分浇水,保持插床基质湿润。

  (2)分株繁殖。可进行肾蕨、兰花等花卉的分株繁殖。一般将植株挖出后,在根系自然分离处劈开,分成多株另行种植。

  (3)压条繁殖。可进行桂花、米兰等花卉的高空压条繁殖,一般选用2年生的健壮枝条在节下进行环状剥皮或刻伤,经生根粉处理后在切口下端约5cm处绑好塑料薄膜再反卷上去,内填苔藓或泥土,扎好上口,保持基质湿润。

  芒种的芒是麦芒的芒。俗语说:“针尖对麦芒”,可见这个“芒”不光是细而尖的形状,而且质地是成熟状,又干又硬,才可以与“针尖”针锋相对。所以“芒”字,是指麦类等有芒的农作物完全成熟,开始收割。芒种的“种”字,是指谷类作物(水稻、玉米、谷子等)开始播种。

  芒种即小麦等有芒夏熟作物成熟和耕种的最忙季节,是农历二十四节气的第九个节气。是夏季的第三个节气。从字面上看,就知道它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节气。从每年的6月5日(或6日)开始,到21日(或22日)结束。芒种时节雨量充沛,气温显著升高。常见的天气灾害有龙卷风、冰雹、大风、暴雨、干旱等。芒种至夏至这半个月是秋熟作物播种、移栽、苗期管理和全面进入夏收、夏种、夏管的“三夏”大忙高潮。

  三是中稻秧田喷施起身药,中、下旬移栽;直播稻和抛秧稻防治稻象甲,早栽大田防治二化螟、叶瘟等病虫害。

  四是棉花中耕松土除草搞好蕾期管理,防治盲蝽象、棉蚜虫、红蜘蛛等害虫,追施有机肥争取多结桃;整修棉田排水系统,防雨涝。

  五是上、中旬抢种夏大豆、花生、春大豆追施花荚肥。春山芋追肥,中耕除草,培土补苗;扦插夏山芋。施好薄荷刹车肥。

  六是播种豇豆、苋菜、小白菜等蔬菜;加强茄瓜豆类蔬菜的田间管理,防治病虫,采收上市和留种工作。

  七是加强禽畜夏季防疫,成鱼饲养管理,桑田夏伐施夏肥,检修江海堤防工程和排灌机具,注意防汛防旱等工作。

  东北区:冬、春小麦灌水追肥。稻秧插完。谷子、玉米,高粱、棉花定苗。大豆,甘薯完成第一次铲耥。高粱、谷子,玉米两次铲耥。棉花打叶,水稻锄草,准备追肥,防治病虫害,做好防雹工作。

  华北区:一般麦田开始收割。夏收夏种同时抓紧。加强棉田管理,治蚜,浇水,追肥。

  西北区:冬小麦防治病虫。春玉米浇水,中耕,锄草,追肥。谷子中耕锄草,间苗,糜子播种、查苗,补苗。

  华中区:抢晴收麦,选留麦种。抢种夏玉米、夏高粱、夏大豆、芝麻等。中稻追肥,发棵末期结合耘耥排水烤田。加强单季晚稻管理,认真除杂。

  华东区:麦茬稻、江淮之间单季晚稻开始栽插。双季晚稻育秧。防治稻田病虫害。林地培土锄草。

  华南区:早稻追肥,中稻耘田追肥。晚稻播种,早玉米收获,早黄豆收获,晚黄豆播种。春、冬植蔗,宿根蔗中耕追肥,小培土、防治蚜虫。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公元前七世纪,先人采用土圭测日影,就确定了夏至。每年的夏至从6月21日(或22日)开始,至7月7日(或8日)结束。 在此期间,全国气温高、光照足、雨水也多,农作物生长旺盛。

  古人说:日长之至,日影短至,至者,极也,故曰夏至。夏至这一天,太阳直射北半球的位置到达一年中的最北端,在北回归线’),这一天北半球太阳高度角最大,日影最短,白天最长,黑夜最短。 而且越往北白天越长。如海南的海口市这天的日长约13小时多一点,北京约15小时,而黑龙江的漠河则可达17小时以上。

  夏至以后,阳光直射地面的位置逐渐南移,北半球的白昼日渐缩短。白天开始一天比一天缩短。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

  夏至过后,一年中最热的时期就要到了,但热不过7月中旬到8月中旬的三伏天,谚语云:夏至三庚数头伏。

  夏至后进入伏天,北方气温高,光照足,雨水增多,农作物生长旺盛,杂草、害虫迅速滋长漫延,需加强田间管理,高原牧区则开始了草肥畜旺的黄金季节。这时,华南西部雨水量显著增加,使入春以来华南雨量东多西少的分布形势,逐渐转变为西多东少。如有夏旱,一般这时可望解除。

  夏至前后,淮河以南早稻抽穗扬花,田间水分管理上要足水抽穗,湿润灌浆,干干湿湿,既满足水稻结实对水分的需要,又能透气养根,保证活熟到老,提高籽粒重。俗话说:“夏种不让晌”,夏播工作要抓紧扫尾,已播的要加强管理,力争全苗。出苗后应及时间苗定苗,移栽补缺。夏至时节各种农田杂草和庄稼一样生长很快,不仅与作物争水争肥争阳光,而且是多种病菌和害虫的寄主,因此农谚说:“夏至不锄根边草,如同养下毒蛇咬。”抓紧中耕锄地是夏至时节极重要的增产措施之一。

  夏至节气是华南东部全年雨量最多的节气,往后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出现伏旱。为了增强抗旱能力,夺取农业丰收,在这些地区,抢蓄伏前雨水是一项重要措施。 华南西部6 月下旬出现大范围洪涝的次数虽不多,但程度却比较严重。因此,要特别注意作好防洪准备。

  夏至以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阵雨。这种热雷雨骤来疾去,降雨范围小,人们称夏雨隔田坎。

  6月雨水较多,应注意开沟排渍,加强培土,固定植株,避免倒伏,特别要加强疫病、枯萎病、青枯病等毁灭性病虫害的防治。清明后栽植的早熟茄子品种,在门茄采收前后,摘去下部衰老叶片,当株高长到50厘米时,须摘门茄下部的老叶。

  瓜类蔬菜。夏黄瓜:1~2片线次,促生雌花。西葫芦:在盛果期追肥1~2次,结果后期追施尿素可延长结果期。架冬瓜:单蔓整枝,及时打掉侧蔓,瓜坐稳后打掉雄花,中、后期去老叶,用15~20毫克/升的2,4-D液点涂瓜柄保果。丝瓜:在开花前少追肥,结瓜后追施1次浓度为40%的腐熟粪水,采收期每隔7~8天每667平方米追施500公斤腐熟人畜粪尿1次。苦瓜:注意及时采收,宜早不宜迟。南瓜。防治化瓜,出现瓜蔓徒长,用200~250毫克/升矮壮素溶液浇灌根部,阴雨天和昆虫少时人工授粉,用20~25毫克/升的2,4-D溶液涂花可防果柄脱落,蔓长0.6米时第一次压蔓,以后每隔0.3~0.5米压1次,共三四次,已经有一两个瓜时,选一个瓜个大、形状好、无伤害的留下来,摘去其余的瓜,摘除侧蔓并打顶摘心。西瓜:加强人工授粉,套上纸袋防雨,成长到鸡蛋大小时开始追肥,采前1周,果面喷200~300毫克/升乙烯利可增甜,瓜膨大期,把瓜前蔓条往后拉,圈在瓜的一边,同时摘心,抑制旺长,做好翻瓜工作,注意开沟排渍。

  豆类。豇豆:结荚至枝叶满架时,再重施浓度为50%的腐熟人畜粪尿1次,采收2~3批嫩荚以后,加强追肥,防治早衰,出现鼠粒尾巴。加强豆荚螟等的防治。扁豆:成株期,每隔几天浇水1次,经常保持土壤湿润。菜豆:及时采收,加强炭疽病等的防治。

  此外,6月在园的露地蔬菜还有苋菜、胡萝卜、生姜、豆薯、莲藕、茭白及六月播种的夏萝卜、夏小白菜等都应及时加强管理和采收。塑料大、中棚种植的番茄、辣椒、茄子、西葫芦、黄瓜、西瓜、香瓜的管理,可把裙膜合揭,原则上不揭顶膜,可避雨和减少强光照射,病害少,有条件的覆盖防虫网,可减少用药,不能忽视其后期管理,以提高产量,增加效益。

  小暑,重在理解“暑”字。在新华字典中“暑”为热,但这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热,而是炎热。小暑期间,全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盛夏。

  有句成语:“寒来暑往”。小暑、大暑与小寒、大寒都是直接反映气温变化的节气。小暑、大暑是反映夏天暑热程度的节气。

  小暑是相对大暑而言,古人认为小暑期间,还不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故称为小暑。

  从《1971~2000中国地面气候资料》来看,除青海、甘肃、山西、内蒙、安徽的大部分地区,7月的极端最高气温相对多数出现在大暑外,大多数省份的极端最高气温都出现在小暑期间。在全国32个省市直瞎市(台湾)中,绝大多数地区,7月的平均气温比8月要高,7月是全年之中的最热月,处在7月之中的小暑实际上很热。

  小暑前后,除东北与西北地区收割冬、春小麦等作物外,农业生产上主要是忙着田间管理了。早稻处于灌浆后期,早熟品种大暑前就要成熟收获,要保持田间干干湿湿。中稻已拔节,进入孕穗期,应根据长势追施穗肥,促穗大粒多。单季晚稻正在分蘖,应及早施好分蘖肥。双晚秧苗要防治病虫,于栽秧前5—7天施足“送嫁肥”。“小暑天气热,棉花整枝不停歇。”大部分棉区的棉花开始开花结铃,生长最为旺盛,在重施花铃肥的同时,要及时整枝、打杈、去老叶,以协调植株体内养分分配,增强通风透光,改善群体小气候,减少蕾铃脱落。盛夏高温是蚜虫、红蜘蛛等多种害虫盛发的季节,适时防治病虫是田间管理上的又一重要环节。”

  小暑开始,江淮流域梅雨先后结束,我国东部淮河、秦岭一线以北的广大地区开始了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雨季,降水明显增加,且雨量比较集中;华南、西南、青藏高原也处于来自印度洋和我国南海的西南季风雨季中;而长江中下游地区则一般为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的高温少雨天气,常常出现的伏旱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及早蓄水防旱显得十分重要。农谚说:“伏天的雨,锅里的米”,这时出现的雷雨,热带风暴或台风带来的降水虽对水稻等作物生长十分有利,但有时也会给棉花、大豆等旱作物及蔬菜造成不利影响。

  也有的年份,小暑前后北方冷空气势力仍较强,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与南方暖空气势均力敌,出现锋面雷雨。“小暑一声雷,倒转做黄梅”,小暑时节的雷雨常是“倒黄梅”的天气信息,预兆雨带还会在长江中下游维持一段时间。

  南方地区小暑时平均气温为26℃左右,已是盛夏,颇感炎热,但还未到最热的时候。常年7月中旬,华南东南低海拔河谷地区,可开始出现日平均气温高于30℃、日最高气温高于35 ℃的集中时段,这对杂交水稻抽穗扬花不利。除了事先在作布局上应该充分考虑这个因素外,已经栽插的要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在西北高原北部,此时仍可见霜雪,相当于华南初春时节景象。

  小暑时节,华南西部进入暴雨最多季节,常年7、8两月的暴雨日数可占全年的75%以上,一般为3天左右。在地势起伏较大的地方,常有山洪暴发,甚至引起泥石流。但在华南东部,小暑以后因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多连晴高温天气,开始进入伏旱期。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这一东旱西涝的气候特点,与农业丰歉关系很大,必须及早分别采取抗旱、防洪措施,尽量减轻危害。以及注意雷暴天气带来的灾害,雷暴天气常与大风、暴雨相伴出现,有时还有冰雹,容易造成灾害,亦须注意预防。

  走完了小暑,迎来了大暑。大暑与小暑一样,都是反映夏天暑热程度的节气。大暑排在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位,每年从7月22日或23日开始,到8月7日或8日结束。大暑过完,便是立秋,象征着炎夏将逐渐进入尾声。

  大暑相对小暑,顾名思义,更加炎热。意味着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了一年中最热的时期。在《1971~2000中国地面气候资料》中,从30年8月的极端最高气温统计中可以看到:有一部分省区7月的极端最高气温值出现在7月下旬,而绝大部分省区8月的极端最高气温值都是出现在8月上旬,刚好都出现在7月下旬8月上旬的大暑时期。

  古书中说“大者,乃炎热之极也。”暑热程度从小到大,大暑之后便是立秋,正好符合了物极必反规律,可见大暑的炎热程度了。

  大暑正值“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最快,大部分地区的旱、涝、风灾最为频繁,抢收抢种,抗旱排涝防台和田间管理等任务也最重。

  对我国种植双季稻的地区来说,一年中最紧张、最艰苦、顶烈日战高温的“双抢”战斗已拉开了序幕。俗话说:“早稻抢日,晚稻抢时”、“大暑不割禾,一天少一箩”,适时收获早稻,不仅可减少后期风雨造成的危害,确保丰产丰收,而且可使双晚稻适时栽插,争取足够的生长期。要根据天气的变化,灵活安排,晴天多割,阴天多栽,在7月底以前栽完双晚,最迟不能迟过立秋。

  酷暑盛夏,水分蒸发特别快。尤其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正值伏旱期,旺盛生长的作物对水分的要求更为迫切,真是“小暑雨如银,大暑雨如金。”棉花花铃期叶面积达一生中最大值,是需水的高峰期,要求田间土壤湿度占田间持水量在70%~80%为最好,低于60%就会受旱而导致落花落铃,必须立即灌溉。要注意灌水不可在中午高温时进行,以免土壤温度变化过于剧烈而加重蕾铃脱落。大豆开花结荚也正是需水临界期,对缺水的反应十分敏感。农谚说:“大豆开花,沟里摸虾”,出现旱象应及时浇灌。此时黄淮平原的夏玉米一般已拔节孕穗,即将抽雄,是产量形成最关键的时期,要严防“卡脖旱”的危害。

  大暑节气是华南一年中日照最多、气温最高的时期,是华南西部雨水最丰沛、雷暴最常见、30℃以上高温日数最集中的时期,也是华南东部35℃以上高温出现最频繁的时期。大暑前后气温高本是气候正常的表现,因为较高的气温有利于大春作物扬花灌浆,但是气温过高,农作物生长反而受到抑制,水稻结实率明显下降。华南西部入伏后,光、热、水都处于一年的高峰期,三者互为促进,形成对大春作物生长的良好气候条件,但是需要注意防洪排涝。华南东部这时高温长照却往往与少雨相伴出现,不仅会限制光热优势的发挥,还会加剧伏旱对大春作物的不利影响,为了抗御伏旱,除了前期要注意蓄水以外,还应该根据华南东部的气候特点,改进作物栽培措施,以趋利避害。

  在二十四节气中,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夏秋之交,古人一直很重视这个节气。据记载,宋时立秋这天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了。”奏毕,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秋之意。

  每年的立秋从8月7日或8日开始,到8月22日或23日结束。在此期间,依旧是汛期高峰,台风、暴雨、高温等灾害性天气依然比较频繁。不过,从这时起,人们将逐步告别繁华似锦、酷热难耐的炎夏,步入硕果累累、风清气爽的金秋。

  立秋的“立”是开始的意思,“秋”是指庄稼成熟的时期。立秋表示暑去凉来,秋天开始之意。是一个反映季节的节气。

  而在现实中,秋季开始的划分有以下几种:1、在二十四节气中以四立中的立秋为秋季的开始;2、在天文学上根据地球绕太阳的公转轨道把“秋分”作为秋季的开始;3、在气候统计上,因一般以1月为最冷月,7月为最热月,故3~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的开始;4、在日平均气温上,把连续5天,每日日平均气温在≤22℃~≥10℃时的首日作为秋季的开始日期。

  由于我国各地地理位置的南北差异、地表以及海拔高度的差异太大,不可能都在立秋这一天同时进入秋天。当立秋到来时,我国很多地方仍然处在炎热的夏季之中。

  秋来最早的黑龙江和新疆北部地区也要到8月中旬入秋,一般年份里,9月上半月华北(首都北京9月初)开始天高云淡;西南北部、秦淮地区在9月中旬方感秋风送爽;10月初秋风吹至江南;10月下半月,岭南炎暑顿消;11月上中旬,秋的信息到达雷州半岛、海南岛北部;而当秋天的脚步到达海南省三亚市的“天涯海角”时,己经快到元旦了。

  大暑之后,时序到了立秋。立秋日对农民朋友显得尤为重要,有农谚说:“雷打秋,冬半收”,“立秋晴一日,农夫不用力”。这是说立秋日如果听到雷声,冬季时农作物就会歉收;如果立秋日天气晴朗,必定可以风调雨顺的过日子,农事不会有旱涝之忧,可以坐等丰收。此外,还有“七月秋样样收,六月秋样样丢”,“秋前北风秋后雨;秋后北风干河底”的说法。也就是说,农历七月立秋,五谷可望丰收,如果立秋日在农历六月,则五谷不熟还必致歉收;立秋前刮起北风,立秋后必会下雨,如果立秋后刮北风,则本年冬天可能会发生干旱。

  “秋后一伏热死人”,立秋前后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仍然较高,各种农作物生长旺盛,中稻开花结实,单晚圆秆,大豆结荚,玉米抽雄吐丝,棉花结铃,甘薯薯块迅速膨大,对水分要求都很迫切,此期受旱会给农作物最终收成造成难以补救的损失。所以有“立秋三场雨,秕稻变成米”、“立秋雨淋淋,遍地是黄金”之说。双晚生长在气温由高到低的环境里,必须抓紧当前温度较高的有利时机,追肥耘田,加强管理。当前也是棉花保伏桃、抓秋桃的重要时期,“棉花立了秋,高矮一齐揪”,除对长势较差的田块补施一次速效肥外,打顶、整枝、去老叶、抹赘芽等要及时跟上,以减少烂铃、落铃,促进正常成熟吐絮。茶园秋耕要尽快进行,农谚说:“七挖金,八挖银”,秋挖可以消灭杂草,疏松土壤,提高保水蓄水能力,若再结合施肥,可使秋梢长得更好。立秋前后,华北地区的大白菜要抓紧播种,以保证在低温来临前有足够的热量条件,争取高产优质。播种过迟,生长期缩短,菜棵生长小且包心不坚实。立秋时节也是多种作物病虫集中危害的时期,如水稻三化螟、稻纵卷叶蟆、稻飞虱、棉铃虫和玉米螟等,要加强预测预报和防治。北方的冬小麦播种也即将开始,应及早做好整地、施肥等准备工作。

  人们在暑气中走过了立秋,走过了三伏,迎来了一个走出炎热的节气──处暑。每年的处暑是从8月22或23日开始,到9月7日或8日结束。

  处暑和大小暑一样,都是直接反映气温变化的节气。不过处暑是一个让人们期盼的节气。

  处暑的“处”在先人的概念中是“终止”的意思,而“暑”是热的意思,“处暑”表示炎热天气即将过去,意味着我国许多地区的气温状况将出现转折,逐渐下降。尤其是北方许多地区,处暑期间,早晚凉爽,中午炎热,昼夜温差大,是热节之尾,凉节之首。

  虽然处暑前后我国北京、太原、西安、成都和贵阳一线以东及以南的广大地区和新疆塔里木盆地地区日平均气温仍在摄氏二十二度以上,处于夏季,但是这时冷空气南下次数增多,气温下降逐渐明显。

  我国古代将处暑分为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此节气中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万物开始凋零;禾乃登的禾指的是黍、稷、稻、粱类农作物的总称,登即成熟的意思。

  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处含有躲藏、终止意思,“处暑”表示炎热暑天结束了。

  全国华南处暑平均气温一般较立秋降低1.5℃左右,个别年份8月下旬华南西部可能出现连续3天以上日平均气温在23℃以下的低温,影响杂交水稻开花。但是,由于华南处暑时仍基本上受夏季风控制,所以还常有华南西部最高气温高于30℃、华南东部高于35℃的天气出现。特别是长江沿岸低海拔地区,在伏旱延续的年份里,更感到秋老虎的余威。西北高原进入处暑秋意正浓,海拔3500米以上已呈初冬景象,牧草渐萎,霜雪日增。

  处暑是华南雨量分布由西多东少向东多西少转换的前期。这时华南中部的雨量常是一年里的次高点,比大暑或白露时为多。因此,为了保证冬春农田用水,必须认真抓好这段时间的蓄水工作。高原地区处暑至秋分会出现连续阴雨水天气,对农牧业生产不利。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这时也正是收获中稻的大忙时节。一般年辰处暑节气内,华南日照仍然比较充足,除了华南西部以外,雨日不多,有利于中稻割晒和棉花吐絮。可是少数年份也有如杜诗所三伏适已过,骄阳化为霖的景况,秋绵雨会提前到来。所以要特别注意天气预报,做好充分准备,抓住每个晴好天气,不失时机地搞好抢收抢晒工作。

  先人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写到:“八月节……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大多数年份,农历八月正值阳历9月,能够见到露水了。先人们根据看到的露水现象,将这一时期的节气,取名为“白露”。

  露水是气温降低的产物。由于日照时间缩短、强度减弱,尤其是西西伯利亚和蒙古国冷空气开始走出原地,一显身手,影响我国北方甚至长江中下游地区。在蒙古冷高压的控制下,常常白天天朗气清,夜间晴空少云,地面辐射散热快,气温明显降低,如果这个时候近地面空气中含有较多的水汽,它就会随着温度的降低而达到饱和状态,开始在近地面的植物上附着,凝结成水珠,称之为露水。

  白露和寒露节气一样,都是从水汽的凝结现象反映着气温逐渐下降的过程与强弱的程度,在反映温度的意义上远远大于反映水汽凝结的意义。

  至白露节气时,气温开始下降,天气转凉,早晨草木上有了露水,此时人们就会明显地感觉到炎热的夏天已过,而凉爽的秋天已经到来了。因为白天的温度虽然仍达三十几度,可是夜晚之后,就下降到二十几度,两者之间的温度差达十多度。我国古代将白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二候元鸟归;三候群鸟养羞。”说此节气正是鸿雁与燕子等候鸟南飞避寒,百鸟开始贮存干果粮食以备过冬。

  有句俗话:“白露白迷迷,秋分稻秀齐。”意思是说,白露前后若有露,则晚稻将有好收成。此外,华南二十四节气的气候中,白露有着气温迅速下降、绵雨开始、日照骤减的明显特点,深刻地反映出由夏到秋的季节转换。华南常年白露期间的平均气温比处暑要低3℃左右,大部地区候(5天)平均气温先后降至22℃以下。按气候学划分四季的标准,时序开始进入秋季。华南秋雨多出现于白露至霜降前,以岷江、青衣江中下游地区最多,华南中部相对较少。滥了白露,天天走溜路的农谚,虽然不能以白露这一天是否有雨水来作天气预报,但是,一般白露节前后确实常有一段连阴雨天气;而且,自此华南降雨多具有强度小、雨日多、常连绵的特点了。与此相应,华南白露期间日照较处暑骤减一半左右,递减趋势一直持续到冬季。白露时节的上述气候特点,对晚稻抽穗扬花和棉桃爆桃是不利的,也影响中稻的收割和翻晒,所以农谚有“白露天气晴,谷米白如银”的说法。

  充分认识白露气候特点,并且采取相应的农技措施,才能减轻或避免秋雨危害。另一方面,也要趁雨抓紧蓄水,特别是华南东部的白露是继小满、夏至后又一个雨量较多的节气,更不要错过良好时机。

  秋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时间一般为每年的9月22或23日。太阳在这一天到达黄经180度,直射地球赤道,因此这一天24小时昼夜均分,各12小时;全球无极昼极夜现象。秋分之后,北极附近极夜范围渐大,南极附近极昼范围渐大。秋分后太阳直射点移向南半球,北半球开始昼短夜长,天气渐凉。

  “秋分秋分秋季平分” 。按照我国二十四节气中传统的季节划分方法:秋分这一天刚好位居“立秋”和“立冬”之间,即整个秋季90天的中间,因此,秋分有着“平分秋季”的含义。

  “秋分秋分日夜平分” 。秋分开始的第一天,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全球各地白天和夜晚的时间都相等,都是12小时,故秋分又有了“日夜平分”的含义。过了这一天,阳光直射点位置便向南半球移动,北半球夜晚的时间开始比白天长了。

  种麦正当时。在黄河中下游的冬麦区,小麦播种紧张有序。农谚说:“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播种小麦的适宜温度是:5天平均气温在14—17℃。农民朋友检修农用机械、选换小麦良种,抓紧做好运肥、浇水、翻地,开始播种冬小麦。

  秋分过后,北方冷空气活动加剧,气温也开始降低。此时江南、华南的晚季稻正值抽穗、开花阶段,如果这时有强冷空气南下,很容易造成寒露风、强对流天气等灾害,因此,民间也就有了“秋分天气白云多,处处欢歌将晚禾,只怕此日雷电闪,秋收稻谷存几何”的说法。

  预防“寒露风”方法如下:1.或选择早熟,后期耐寒的优良品种,适时早播早栽。2.在冷空气到来之前往田里灌水,以水调温,提高稻田的地温和近地层的气温。3.在“寒露风”到来之前和之后,采取根外施肥,改善稻株的营养条件,提高光合强度和抗寒能力。这样有利晚稻的抽穗、开花、授粉,提高结实率,增加千粒重。

  秋收的时节。如果说白露是瓜果飘香、作物成熟的季节。那么秋分期间,我国大部分地区正是棉花吐絮、烟叶变黄、五谷成熟、硕果累累的收获时节。农民朋友在及时收割玉米、大豆,采摘棉花等大田作物的同时,也开始陆续摘收橙子、山楂、猕猴桃、柿子等。

  寒露节气时,太阳的直射点已经离开了赤道,由南纬5°57′移至南纬11°32′,这时北半球的太阳高度角由大变小,地面所接收的太阳热量比夏季显著减少,气温明显下降。全国大部分地区,甚至华南都会受到冷空气的影响。这时,许多人开始用“寒冷”表达自己的感受。

  从字面上看,寒露的“寒”就是寒冷,“露”则表示了近地面层水汽凝结成露水的现象。但从气象角度来看,寒露节气和白露、霜降这两个节气一样,所表示的热量变化意义比它的水分变化意义更为明显,应该说,它更多地体现了一种气温转变,季节转换的进程。

  也许南方的朋友会有这样的问题,寒露时我们怎么没有见到露水。其实也好理解,因为二十四节气是出自黄河流域,此时,江南气温还偏高,出现露水的时间要比北方晚。

  从寒露到它后面的节气霜降虽然只有短短的15天,但却是一年中气温降得比较快的一段时间,若是一场冷空气过后,日平均温度下降8℃、10℃很常见。因此这个时节是我国许多地区气候变化的一个转折点。

  视太阳到达黄经195°时为寒露。此时气温较“白露”时更低,露水更多,且带寒意。古代把露作为天气转凉变冷的表征。因此寒露后,中国大部地区的天气将更加凉爽,雨水减少,秋熟作物将先后成熟登场。

  寒露后,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各地气温继续下降。华南日平均气温多不到20℃,即使在长江沿岸地区,气温也很难再回到30℃以上,而最低气温却可降至10℃以下。另外此时的华南地区将会出现一种灾害性天气--绵雨,其特点为:湿度大,云量多,日照少,阴天多,雾日亦自此显著增加,直接影响三秋的进度与质量。因此要利用天气预报,抢晴天收获和播种。西北高原除了少数河谷低地以外,候(5天)平均气温普遍低于10℃,用气候学划分四季的标准衡量,已是冬季了。千里霜铺,万里雪飘,与华南秋色迥然不同。在高原地区,寒露前后是雪害最严重的季节之一,将会造成积雪阻塞交通,危害畜牧业生产等问题,应注意预防。

  主要农事:一是秋熟作物的收割脱粒等工作。寒露节气,秋熟作物先后成熟。成熟后期与收获期天气将直接关系到粮、棉的丰产与丰收,各地应密切注意天气变化,对已成熟的作物抢晴收获,成熟一块,抢收一块,并及时脱粒、翻晒。二是“寒露”节气内棉花处于收获集中期,各地应精收细摘,保证优质优价。三是寒露节气内淮北地区自北向南陆续进入三麦、油菜(直播)、蚕豆等的适宜播种期。各地在抓好秋熟作物收获的同时,认真搞好三沟配套,在适播期内抓紧有利天气播种。淮河以南地区挖好排灌沟渠,做好麦田沟系配套,以防连阴雨影响,争取壮苗。油菜要做到苗床稀播育壮苗,移栽密度要适宜。四是大棚蔬菜秋延后和温室越冬蔬菜的定植,寒露期间各地应加强秋菜苗期管理,做好棚室修建与盖膜的准备,并于节气后期抢晴适时覆膜,秋菜移栽定植入棚(室),确保秋冬蔬菜市场供应。

  每年的霜降节气是从10月23日或24日开始,到11月7日或8日结束,霜降是农历秋季最后一个节气,之后,冬季第一个节气“立冬”将如约而至。

  “秋后北风紧,夜静有白霜”。霜降节气直白地告诉人们,在此期间,大地上能够见到霜了。霜降时节,若有较强的冷空气南下,地表面温度降到0℃或以下,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便会在地面或近地面物体上直接凝华形成细小的冰晶。

  霜降和白露、寒露节气一样,从表面上,它们直接反映出水汽凝结、凝华的一种天气现象,但实质上却反映了温度逐渐下降的过程以及每个节气温度下降的程度,反映了气温的变化。霜的出现表示天气更冷了。

  初霜越早,对不耐寒的作物后期生长和成熟的影响越大,气温较低时,造成霜冻,危害尚未成熟的秋收作物和未收获的露地蔬菜,如尚未吐絮的棉桃受冻后会使棉绒发黄,产量和质量下降,烟草叶片受冻品质下降,生姜受冻会变质、无法储存,等等。霜降后秋霜冻发生频率逐渐提高,强度也逐渐加大。

  据了解,霜冻可分为3种类型:由强烈冷平流天气引起剧烈降温而发生的霜冻称平流型霜冻,常常伴有强风,也叫“风霜”;由在晴朗无风的夜间,植物表面强烈辐射降温而发生的霜冻称辐射型霜冻,也叫“静霜”;冷平流和辐射冷却共同作用下发生的霜冻,称平流辐射型霜冻,通常先有冷空气入侵,温度明显下降,天气转晴,夜间无风,辐射散热强,这种霜冻出现次数多,影响范围大,降温幅度较强,对农业生产的危害也较重。霜冻程度还与地形、地势和土壤状况密切相关,迎风坡比背风坡重、山谷地和低洼地比山坡重、干旱?, ┨锉瘸笔┨镏亍?

  专家提醒说,兴修水利、种植防护林带和进行农田基本建设都能改善农田小气候,是防御霜冻的根本性措施, 。目前对于尚未成熟的作物应进行催熟、合理施肥灌溉,防止贪青,避开霜冻。在霜冻来临前,采用灌水、喷雾、薰烟、覆盖、加热等措施防霜。

  “立冬”是农历冬季的第1个节气,从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开始到22日或23日结束。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一样,都是表明一个新季节的开始,是反映四季更替的节气。仅说二十四节气的诞生地黄河流域,立春、立夏、立秋三个节气,往往给人的感觉是春暖、夏热、秋凉的季节特点,要比节气所说的季节特点来得晚一些,而立冬节气的名称,往往与人们感觉到的天气气候比较一致。 也就是说,立冬一到,真有点冬天的感觉了。

  对“立冬”的理解,我们还不能仅仅停留在冬天开始的意思上。追根溯源,古人对“立”的理解与现代人一样,是建立、开始的意思。但“冬”字就不那么简单了,在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对“冬”的解释是:“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意思是说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收藏入库,动物也已藏起来准备冬眠。看来,立冬不仅仅代表着冬天的来临。完整地说,立冬是表示冬季开始,万物收藏,归避寒冷的意思。

  立冬时节,太阳已到达黄经225°,北半球获得的太阳辐射量越来越少,由于此时地表夏半年贮存的热量还有一定的剩余,所以一般还不太冷。晴朗无风之时,常有温暖舒适的“小阳春”天气,不仅十分宜人,对冬作物的生长也十分有利。但是,这时北方冷空气也已具有较强的势力,常频频南侵,有时形成大风、降温并伴有雨雪的寒潮天气。从多年的平均状况看,11月是寒潮出现最多的月份。剧烈的降温,特别是冷暖异常的天气对人们的生活、健康以及农业生产均有严重的不利影响。注意气象预报,根据天气变化及时搞好人体防护和农作物寒害、冻害等的防御,显得十分重要。

  立冬前后,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显著减少,东北地区大地封冻,农林作物进入越冬期;江淮地区“三秋”已接近尾声;江南正忙着抢种晚茬冬麦,抓紧移栽油菜;而华南却是“立冬种麦正当时”的最佳时期。此时水分条件的好坏与农作物的苗期生长及越冬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华北及黄淮地区一定要在日平均气温下降到4℃左右,田间土壤夜冻昼消之时,抓紧时机浇好小麦、菜及果园的冬水,以补充土壤水分不足,改善田间小气候环境,防止“旱助寒威”,减轻和避免冻害的发生;江南及华南地区,及时开好田间“丰产沟”,搞好清沟排水,是防止冬季涝渍和冰冻危害的重要措施。另外,立冬后空气一般渐趋干燥,土壤含水较少,林区的防火工作也应引起重视。

  小雪节气是农历冬季的第二个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个。从每年11月22日或23日开始,到12月7日或8日结束。

  小雪节气,望文生义,雪下的次数少,雪量不大,故称小雪。由此可见,小雪表示降雪的起始时间和程度。小雪和雨水、谷雨等节气一样,都是直接反映降水的节气。

  小雪节气中说的“小雪”与日常天气预报所说的“小雪”意义不同,小雪节气是一个气候概念,它代表的是小雪节气期间的气候特征;而天气预报中的小雪是指降雪强度较小的雪。气象学上把24小时降雪量在0.1–2.4毫米之间的降雪称为“小雪”。

  小雪时节已进入初冬,天气逐渐转冷,地面上的露珠变成严霜,天空中的雨滴就成雪花,流水凝固成坚冰,整个大地披上了一层洁白的素装。但这个时候的雪,常常是半冻半融状态,气象上称为“湿雪”,有时还会雨雪同降,这类降雪称为“雨夹雪”。在这个节气初,东北土壤冻结深度已达10厘米,往后差不多一昼夜平均多冻结1厘米,到节气末便冻结了一米多。所以俗话说“小雪地封严”,之后大小江河陆续封冻。农谚道:“小雪雪满天,来年必丰年。”这里有三层意思,一是小雪落雪,来年雨水均匀,无大旱涝;二是下雪可冻死一些病菌和害虫,明年减轻病虫害的发生;三是积雪有保暖作用,利于土壤的有机物分解,增强土壤肥力。因此俗话说“瑞雪兆丰年”,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

  小雪时节,秋去冬来,冰雪封地天气寒。要打破以往的猫冬坏习惯,农事仍不能懈怠,利用冬闲时间大搞农副业生产,因地制宜进行冬季积肥、造肥、柳编和草编,从多种渠道开展致富门路。为迅速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要安排好充分的时间,搞好农业技术的宣讲和培训,把科技兴农工作落到实处。

  在此期间还要做好鱼塘越冬的准备和管理,管好越冬鱼种池,是提高鱼越冬成活率的关键。提前做好大型牲畜越冬饲料的准备工作,保证牲畜越冬的存活量。

  大雪节气是农历冬季的第3个节气,在二十四节气中它排行第21位。从每年的12月7日或8日开始到12月21日或22日结束。

  大雪,顾名思义,雪量大。古人云:“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到了这个时段,雪往往下得大、范围也广,故名大雪。 这时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最低温度都降到了0℃或以下。往往在强冷空气前沿冷暖空气交锋的地区,会降大雪,甚至暴雪。可见,大雪节气是表示这一时期,降雪的开始时间和雪量程度,它和小雪、雨水、谷雨等节气一样,都是直接反映降水的节气。

  人常说,“瑞雪兆丰年”。严冬积雪覆盖大地,可保持地面及作物周围的温度不会因寒流侵袭而降得很低,为冬作物创造了良好的越冬环境。积雪融化时又增加了土壤水分含量,可供作物春季生长的需要。另外,雪水中氮化物的含量是普通雨水的5倍,还有一定的肥田作用。所以有“今年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的农谚。

  大雪时节,除华南和云南南部无冬区外,我国辽阔的大地已披上冬日盛装,东北、西北地区平均气温已达-10℃以下,黄河流域和华北地区气温也稳定在0℃以下,冬小麦已停止生长。但此期间,农事活动仍然不能放松。江淮及以南地区小麦、油菜仍在缓慢生长,要注意施好肥,为安全越冬和来春生长打好基础。华南、西南小麦进入分蘖期,应结合中耕施好分蘖肥,注意冬作物的清沟排水。这时天气虽冷,但贮藏的蔬菜和薯类要勤于检查,适时通风,不可将窖封闭太死,以免升温过高,湿度过大导致烂窖。在不受冻害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地保持较低的温度。

  冬至是农历冬季的第4个节气,在二十四节气中它排行第22位。从每年的12月21日或22日开始到第二年1月5日或6日结束。

  “至”指的是:“冬至”的第一天,太阳的直射点到达南半球的23°26′,这一点恰是太阳直射点南移路径的最南端(南回归线),之后直射点开始逐渐向北移,到节气的最后一天直射点到达南半球的22°44′。

  冬至标志着北半球的这一天是全年当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而且越往北这一现象就越显著,如北京全天见到太阳的时间为9小时4分,而靠近北极的地方几乎24小时都是黑夜。古人曰:“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指的就是这一天的有些现象表现到了极至。

  冬至后,虽进入了“数九天气”,但我国地域辽阔,各地气候景?, 鄄钜, 旖洗蟆6贝蟮厍Ю锉猓碜坝褡粒换苹吹厍渤3J且八毓淮蠼媳闭馐逼骄乱话阍?℃以上,冬作物仍继续生长,菜麦青青,一派生机,正是“水国过冬至,风光春已生”;而华南沿海的平均气温则在10℃以上,更是花香鸟语,满目春光。冬至前后是兴修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