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利澳注册_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首页「利澳注册_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全站搜索
栏目导航
新闻详情
首页、(无极注册)、首页
作者:管理员    发布于:2022-12-29 18:00    文字:【】【】【
摘要:首页、(无极注册)、首页行业分析报告中国化肥行业市场趋势分析目录附表附图第一部分2005产业运行外部环境变化分析第一章2004年中国化肥运行概况第一节2004年化肥重点产品运行分析

  首页、(无极注册)、首页行业分析报告中国化肥行业市场趋势分析目录附表附图第一部分2005产业运行外部环境变化分析第一章2004年中国化肥运行概况第一节2004年化肥重点产品运行分析表112004年我国化肥产量表2004年产量2003年产量同比增长化肥总计(折纯)45198388971620%氮肥(折N100%)33041288321460%尿素(折N100%)19235173601080%磷肥(折含P2O5)100386691570%钾肥(折含K2O)206313555220%磷酸铵肥610445713354%2004年我国化肥出现了良好的增长势头,全年化肥总计45198万吨,同比增长162%,其中钾肥同比增长高达522%,国内产量达到2063万吨。具体产品分析如下。表122004年我国化肥折纯前20位企业产量表单位:万吨排名企业名称2004全国1923517360108泸天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62360137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宁夏石化分公司530474120山东聊城鲁西化工集团48446736中国石油天然气乌鲁木齐石化分公司477526-93山东德齐龙化工集团有限公司445514-135山东省肥城市化肥厂4381122894湖北宜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40138931云天化股份有限公司375287307海洋石油化学股份有限公司36110山东华鲁恒升集团有限公司3223017211四川美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296298-0712海南富岛化学工业公司285331-13813贵州赤天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80283-1114中国石化镇海炼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2802578815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九江公司2782664516内蒙古天野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712652417中国核工业建峰化工总厂2702690318大庆石化分公司268274-2119山东峄山化工集团有限公司2652477020山西丰喜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6124470前20合计72106405所占比例3749%3690%一、尿素2004年的尿素市场始终走在政策的影子中。降低出口退税、取消出口退税、要求油头企业亏损开车、限定1400元/吨的中准价(后调至1500等。每一个政策出台之后,我们都可以清楚地看到市场发生的变化。第一季度,春耕在即,尿素市场慢慢上行;到4月份,随着4月1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出《关于加大价格监管力度努力降低农资零售价格的通知》,要求各地从讲政治的高度进一步加大价格监管力度,降低农资零售价格以后,价格骤然下滑。直月下旬,开始缓慢回升。先是小幅试探性上涨,到7月下旬开始大幅攀升。最高时出厂价达到1800元/吨以上,直到冬储时仍在高位运行。作为中国第一大化肥品种,尿素在今年仍将与政策如影随行。2005年的变化不出成本、供求关系和国际市场3方因素,有些因素已经发力。如2005日起尿素开始出口征税;国际尿素市场仍处于跌势之中;煤、电、油、运等基本面没有大的改变。所以,尿素价格高位运行应在情理之二、磷酸一铵2004年,磷酸一铵是涨幅最大的化肥品种之一,年头和年尾的价格差距近700元/吨。一铵价格如一匹黑马,让人瞩目。2003年的一铵价格还只是1300多元/吨,而那时,二铵却在1750元/吨左右,两者价格差500多元。而后,一铵与二铵的价格迅速接近,甚至有一段时间一铵的价格几乎超过二铵。应该说一铵的价格上涨是一种理性的回归。2005年维持这一价格也实属正常。在农业政策不断看好、复合肥用量不断增大的形势下,作为复合肥主要原料的磷酸一铵在找回迷失的自我价值之后,短期内保持这个价格没有太大问题。三、磷酸二铵磷酸二铵在2004年一直处于一种上涨的态势中。不过仔细比较,二铵与尿素有着极为相似的运行轨迹,即在4月份的限价政策出台之后,价格落入低谷。月份开始回升,并一直上行,达到现在的2450元/吨。从成本上来看,煤炭、硫酸、磷矿石、合成氨无一例外的涨价,造成二铵成本大幅度提高。另外,二铵资源的国际分流也为其价格提供支撑。据海关数据,去年国产二铵出口达70余万吨,占国产二铵总量的15%以上。国际价格大幅上涨成为国产二铵涨价的强大牵引力。由于能源及资源问题造成的对供应的影响、进口资源的萎缩、运输瓶颈的制约、国际二铵的高价位运行(目前大多数港口的价格都在2880元/吨)等等,无不昭示着二铵的良好前景。据了解,已有部分二铵企业在新年伊始就再次提四、氯化钾相信钾肥企业都不会忘记3个节日:2003年的国庆节和2004年元旦和国个节日都让每吨氯化钾价格几天内猛涨了200元。在这种弹起的感觉中,经营钾肥的人们体味到令人心跳的快乐与慌乱。俄罗斯红钾由去年年初的1280元/吨涨到现在的1910元/吨(港口价),前后差价达600余元/吨。大幅度的价格起伏让钾肥市场显得有点神秘。作为一个钾肥依赖型国家,近几年的钾肥进口量一直保持在500万吨~600万吨。因此,这块市场确实存在较大的不可控性。特别是近几年我国复合肥工业的迅速发展,对钾肥的需求呈逐年上升趋势,还有全球性的能源紧张以及国际贸易的繁荣使海运的价格不断上行。这都为钾肥价格带来较大的变化。种种迹象表明,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钾肥会依然保持坚挺并有再度上行的可能。首先,中国农业生产资料集团公司、中化化肥公司在2005年的进口钾肥购买合同中已明确接受40美元/吨的上涨幅度。这表明了2005年该品种价格上涨的必然性。但也要看到这种上涨是顺势而动的。而2004年那种神秘的、不可控的弹跳般的市场表现将有所弱化。五、复合肥2004年的复合肥极为热闹。在氮、磷、钾各种原材料的大幅上涨中,复合肥的生产成本也大幅攀升。但在国家各种政策的监督下,对于正规的复合肥企业来说,要保证养分的货真价实,利润就仅能与以前持平。因为厂家的价格很难跟上原材料上涨的速度和幅度。所以,不少复合肥生产企业只得将工作重点由销售撤退到供应和储运。这已成为去年复合肥市场的一大显著特点。对于复合肥而言,钾肥、磷酸一铵的价格都会为其价格提供一定的支撑。虽然尿素市场未来走势并未板上钉钉,但是大多数人认为,由于2005年国内资源并不特别充沛,后市下行的空间不大。因此,2005年的复合肥市场起码在用肥的旺季应为走势坚挺,价格仍有上涨空间。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就整体而言,2005年的化肥市场相对于2004并没有多大的改变。政策、能源、国际市场等因素依然作用于市场中。这就注定了2005年的化肥市场还是一个热闹的市场。第二节2004年国内化肥价格走势回顾与预测 受成本和国际市场化肥价格走高等因素的影响,2004 年国内市场化肥价格 较大幅度地高于上年。在宏观调控与成本压力的双重作用下,预计2005 年化肥 价格走势将以高位调整为主。 一、2004 化肥价格上涨情况及原因 2003 年10 月以后,在农产品价格大幅度上涨的同时,化肥等农资价格也 不断攀升。2004 年一季度,随着用肥旺季的到来,化肥价格出现普遍上涨,为 支持农业生产,稳定化肥市场价格,国家有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调控政策,如 对化肥生产用电实行优惠电价;对化肥铁路运输实行优惠运价,并免征铁路建 设基金;恢复对尿素生产企业缴纳的增值税先征后返50%的政策;并特别强调 尿素出厂价要严格执行中准限价规定。在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控下,化肥价格快 速上涨的势头得以遏制,4、5 月间化肥价格有所回落;进入6 月份,在原材料 成本持续上涨、公路治理超载以及国际化肥价格走高等因素的影响下,化肥价 格又有上涨。 到2004 年12 月份,粮棉主产区国产尿素平均零售价格每吨1830 月份上涨2039%,比 2003 年同期上涨 2119%;碳酸氢铵平均零售价格每吨 540 月份上涨1489%,同比上涨2558%;氯化钾平均零售价格每吨1570 月份上涨1295%,同比上涨1377%;国产磷酸二铵平均零售价格每吨2280 510元、1510 元、2140 元,同比分别上涨1679%、2031%、1154%、1918%。 造成化肥价格大幅度上涨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一)农资需求增加,部分地区缺口较大。2004 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 粮食生产的政策,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同时,受2003 年棉花收购期 价格大幅上涨的影响,2004 年棉花种植面积也有大幅提高。农民增加了种植面 积和对土地的投入,对化肥的需求明显增加。而在农民对化肥的需求加大的同 时,部分地区货源供应却相对紧张,据调查,安徽省2004 年秋种化肥的缺口为 80—100 万吨,陕西省化肥缺口也达60—70 万吨。 (二)生产与流通环节成本居高不下,抬升化肥价格走高。从2003 年年底 开始,影响化肥生产企业成本的煤、电、油、气等原材料和能源全面涨价,且 涨幅较大;运力不足和电力供应紧张直接影响到企业开工率,推高化肥生产成 本;同时公路治理超载使运输成本大幅上涨,经销商随之上调销售价格。 (三)国际市场化肥价格企高,大量出口分流减少国内资源。2004 年国际 市场石油及天然气价格持续走高,化肥生产成本增加,导致国际市场化肥行情 持续升温。12 月初美国尿素(新奥尔良袋装丸粒,FOB)2465 美元吨,比1 月初213 美元吨上涨了1573%;俄罗斯尤日内散装颗粒尿素(FOB)206 美元 月初160美元吨上涨了2875%。国际市场价格走高一方面对国内市 场有拉动作用,另一方面刺激国内企业加大出口力度。统计显示,2004 10月我国出口各种化肥52735 万吨,同比增长4286%,其中,尿素出口261 万吨,同比增长5262%。另外,由于亚洲传统尿素供应商印度尼西亚在2003 下半年实施尿素出口禁令,越南、菲律宾、韩国等东南亚和东亚国家为满足本 国日益增长的化肥需求,纷纷选择进口运输成本相对低廉的中国化肥,2004 至10月,仅越南就从我国进口化肥155 万吨,占我国化肥出口总量的30%, 占越南化肥进口总量的40%左右。大量出口分流了部分原本用于国内市场的资 源,推动了化肥价格走高。(以上进出口数据来源:中国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 二、2005 年化肥价格走势预测 随着农民种粮积极性的提高,化肥等农资的需求仍将保持增长趋势,2004 年以来影响化肥生产和流通成本的能源、原材料、运输等诸多因素2005 年还将 继续起作用,因此2005 年化肥价格继续上涨的压力不小。从2004 年上半年开 始,为稳定化肥市场价格,保护农民种植收益,各级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调 控措施,并起到了一定的效果,2005 年的调控力度还将加大,化肥市场价格的 上涨空间将在一定程度上被压缩。综合两方面因素,预计2005 年全年化肥价格 走势将以高位盘整为主。 (一)农用生产资料需求的增长,以及居高不下的成本将支撑化肥等农资 价格维持高位 1、从2004 年12 日起,尿素中准价水平将由每吨1400元提高到1500 元,上浮幅度为10%(上限为1650 元)。上调中准价将释放去年成本涨价所带 来的压力,尿素零售价格势必在2004 年基础上有一定幅度上涨。 2、国家继续加大对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的支持力度,国家税务总局也将制 年内逐步取消农业税的计划,河南、湖北、吉林、辽宁和黑龙江等粮食主产省已将农业税下调了3 个百分点。随着国家对农民减负增收措施的落实,农 民生产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化肥等农资的需求在去年的基础上也还将有一定幅 度增长。 3、目前原油、天然气以及煤炭等能源价格依然维持高位,化肥生产原材料 成本短期内不会下降;交通运力也依旧紧张,使得铁路运输优惠政策无法得到 充分体现,相反,原本一部分可以通过水路或陆路运输的化肥加入到铁路运输 中,更加重了铁路运力的紧张状况,地区性资源缺口的缓解仍有难度。 此外,目前化肥市场的大批量用肥需求已经结束,但化肥生产和流通各环 节冬储积极性均不高,和往年相比,不少地方的化肥冬储量都程度不同地有所 下降。鉴于这一情况,国家已采取了加强化肥冬储工作的措施,但是成效目前 还不能估计得过于乐观。 (二)对出口设限将减缓出口需求增势,化肥价格上升空间在一定程度上 将被压缩 1、为抑制因出口量增加而拉动国内尿素价格的上涨,以及增加国内可供资 源总量,保证春耕用肥,国家发改委等部委出台规定,从12 月份以前已签订并报税务机关备案但未标明化肥出口价格的长期出口合同也一律停止增值税出口退税,并在2005 年继续实行对尿素、磷酸二铵等主要 化肥产品暂停出口退税的政策。同时,财政部等部委联合发出通知,从2005 日起,我国出口尿素将加收260元吨的暂定关税。出口设限的政策实 施以后,一部分资源将转向国内市场,对稳定化肥市场价格将起到积极作用。 2、东南亚是我国化肥出口的最大市场,根据目前东南亚市场的需求情况, 2005 年我国化肥出口仍将呈持续增长态势,但出口增幅会有所回落。据越南农 业与农村发展部公布,越南计划减少2005 年化肥进口量,并于2005 年至2010 年间筹建4 个年设计生产能力为179 万吨的化肥厂,以减少对进口化肥的依赖。 我国出口数量也将因此有一定程度下降,减少的这一部分转而充实国内资源, 对稳定国内市场价格也将起到一定作用。 第三节我国化肥产业特征与行业重要性 一、化肥产业特征分析 (一)产品资源特性 化肥工业是矿物资源、能源消耗型行业,原料费用占生产成本的70%左右, 产值和盈利水平不高。因为能源是制约化肥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所以企业倾 向于在原料产地建厂,以较低的成本进行生产,然后运输到农业地区进行销售。 (二)与农业生产的相关性 化肥是农业生产不可缺少的基础资料,其使用范围广,用量大,素有“粮 食的粮食”之称。化肥行业是支农产业,其发展可以促进农业、化学采矿业等 行业的发展;同时,农业生产的兴衰也直接影响和制约化肥产业的发展,二者 紧密相关,缺一不可。 (三)行业技术特性 化肥生产装置的大型化成为化肥工业进步和经济效益提高的重要标志,国 家对一定规模以下的生产装置限制使用,例如年生产能力小于以下规模的生产 装置:8 万吨合成氨、13 万吨尿素、3 万吨磷酸(P )、12万吨磷酸二铵、8 万吨硫酸等。 (四)资本和规模经济特性 化肥行业技术和资金壁垒较高,属于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行业。企 业发展具有规模经济,大型化肥企业具有较好的市场竞争力。 (五)销售具有季节性 化肥是常年生产、季节性消费的商品,每年春季是化肥销售的旺季,其余 时间是销售淡季,因此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一般都要进行淡季储备。 二、化肥行业在国民经济的重要性 农业是我国的基础,要实现农业的稳定发展,化肥不可或缺。化肥行业在 国民经济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它直接关系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在中国化学工 业“十五”规划中将其列为“对国民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为国家基础产业、 支柱产业和国防建设提供保障的行业”的第一类化工产业。 联合国粮农组织估计,发展中国家粮食增产中,55%来自化肥的作用。有 关部门采用评价技术进步作用的截留剩余法,分别估算我国农业生产中化肥、 农电和水利的技术进步作用,结果表明,化肥因素的技术进步作用占整个农业 技术进步作用的52%。 化肥是当前世界粮食生产增长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目前化肥支出约占农 业生产总成本的14,占全部物质费用的12 左右,每年我国农民购买化肥支 出达1400 多亿元。化肥的合理施用不仅是增产的重要物质基础,同时也是降低 农业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重大潜力所在。化肥不仅对种植业增产发挥着 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对渔业、畜牧养殖业的增产,也发挥着重要的辅助作用。 如海淡水养殖、秸秆氨化等也开始大量使用尿素等。 表13 化肥增产效果表 每千克有效元素增产千克数 作物 试验数 (公顷) 增产率 五氧化二磷氧化钾 水稻 829 408 91—134 47—97 16-49 小麦 1260 566 91—134 47—97 16-49 玉米 629 461 91—134 47—97 16-49 皮棉 62 486 12 056 09 油菜 64 644 40 63 063 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我国以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其中 化肥对农业生产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为解决我国人民的温饱问题做出了不可 替代的巨大贡献。目前,我国化肥产量和施用量均为世界第一。经过几十年的 发展,国产化肥已基本可以满足需要,其中氮肥可完全满足,磷肥自给率也在 70%以上,只是钾肥受资源限制自给率低,只有10%左右。 第二章2005 年化肥发展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第一节2004 年宏观经济政策影响 一、宏观调控紧缩力度加大 (一)宏观调控政策回顾 2003 月13日,针对房地产投资存在过热趋向,中央银行出台《关于 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业务管理的通知》(即121 文件),对房地产融资进行 了相应限制。然而,此举遭地产界强力反对。随后,关于中国经济是否过热成 为当时争论热点,一时各方无法达成共识。 2003 月,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先后发出警告,称经济运行中存在盲目重复建设问题,并对钢铁、水泥、电解铝、汽车等行业点名。 2003 月23日,中央银行宣布从9 月21 日起将法定准备金率从6%上 调到7%,以紧缩信贷,以控制银行信贷增长过快。 2003 月31日,国务院颁布《国务院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 展的通知》即18 号文。《通知》称“我国房地产市场总体发展是健康的”,被 地产界视为重大利好。 2004 月24日,中央银行宣布将从2004 月25日起实行差别存款 准备金率制度。同时实行再贷款浮息制度。然而,未等差别存款准备金率政策 实行,中央银行就于4 月11 日宣布,将从4 月25 日起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 个百分点。 2004 月28日,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了 监察部、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对江苏铁本钢铁有限公司违规建设钢铁项目查处情 况的汇报,责成江苏省和有关部门对有关责任人作出严肃处理。新华社报道称, “这是一起典型的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严重失职违规,企业涉嫌违法犯罪的重 大案件。”公安机关已对该公司法人代表戴国芳等10 名犯罪嫌疑人采取了刑拘 强制措施。 月21日,《财经》杂志刊登评论认为,需要谨防整个“调控”由于政策 方式掌握不当,过分伤害民营经济。 月24日,国家税务总局宣布,认定江苏铁本公司等三家企业偷税294 亿元。 月24日至25 日,国务院在青岛召开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座谈会。 月26日至29 日,中共中央****、国家主席****在上海考察工作时 指出,在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中,要贯彻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原则。他强调, 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各项改革,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 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进一步改善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的方式方法。 10 月28 日晚,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从2004 年10 月29 日起上调金融机构 存贷款基准利率并放宽人民币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和允许人民币存款利率下浮。 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 027 个百分点,由现行的 198%提高到 225%,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 个百分点,由现行的531%提高到558%。 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利率也相应调整,中长期上调幅度大于短期。 (二)宏观调控影响分析 针对今年一季度,投资增长、信贷增长和通货膨胀出现的“三高”趋势, 尤其是煤电油运缺口增大,超过了国民经济的承受能力之后,国务院从2004 月份开始对宏观经济进行综合调控。其中,较为重要的措施包括:4月26 日,国务院授权国家发改委宣布,对钢铁、电解铝、水泥、房地产开发行业建 设项目的资本金比例进行了调整。4 月27 日,国务院发文决定在全国开展固定 资产投资项目清理,重点是钢铁、电解铝、水泥、党政机关办公楼和培训中心、 城市快速轨道交通、高尔夫球场、会展中心、物流园区、大型购物中心等项目 和2004 年以来新开工的所有项目。4 月28 日,中央决定适当提高商业银行的 存款准备金率和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制度,提高存款准备金率05 同地区实行差别准备金。4月29 日,国务院以明电形式发布通知,明确对土地 市场秩序进行治理整顿,规定在治理整顿期间全国冻结农用地转非农建设用地 半年,半年后必须逐省逐地进行验收,验收合格方能解冻。 国务院各个部委先后出台了多项措施配合宏观调控的开展,央行先后出台 运用了调整准备金、利率政策、窗口指导等多项货币政策;发改委颁布了《低 水平重复建设目录》、《关于进一步加强产业政策和信贷政策协调配合控制信 贷风险有关问题的通知》、《清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和《暂停土地批转的文 件》等四个重要的针对宏观调控措施的文件。 宏观调控促使的出台对不同的行业影响是不同的,而从工业品部门看,受 影响较大的是钢铁、水泥、电解铝等行业,针对这些行业的宏观调控措施进一 步加剧了工业品价格的上涨。而且,全球能源价格的上涨也加剧原油、化工原 料等价格的上涨。从目前经济运行态势看,一方面宏观调控取得了一定的阶段 性成果,另一方面能源、工业品紧缺的态势仍在继续。 二、银行加息对行业的影响 10 月28 日晚,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从2004 年10 月29 日起上调金融机构 存贷款基准利率并放宽人民币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和允许人民币存款利率下浮。 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 027 个百分点,由现行的 198%提高到 225%,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 个百分点,由现行的531%提高到558%。 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利率也相应调整,中长期上调幅度大于短期。 一般认为,加息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但是,不同的行业受加息 的冲击并不一样。 受加息影响最大的3 个行业是房地产、民航、高速公路。由于这些行业都 是靠高贷款生存的,因此,利息上涨将直接加重相关企业的利息负担。按去年 的数据测算,此次贷款利息上升27 个BP,民航业的利润总额将减少三成多。 其次,受加息冲击厉害的行业依次是:机场、石化、钢铁、农业、化纤、 管道运输等行业。影响最小的是航运业,加息27 个BP 对行业利润的影响力只 有030%。具体来看: 食品饮料:加息对食品饮料行业影响不大,因为消费对利率敏感度不高, 行业的龙头公司资产负债率都很低,对啤酒行业影响稍微大一些,青啤等负债 率较高,会有一定的影响。 造纸:由于该行业主要靠规模,从银行贷款多,负债率较高。 家电:消费类,影响不大。 通讯:影响不大。但运营商在未来要上3G,资本支出较大,可能会有些影 医药:医药行业总体负债率不高,加息对行业整体影响不大。纺织:固定资产投资较大,加息有一定影响,对整个行业是负面影响,对 现有龙头企业来说是好事,可以加速竞争。但总的来看加息对该行业的影响不 如人民币升值影响大。 社会服务:对水务公司影响较大,因为这些企业以融资为主,负债率较高。 旅游:整体影响不大。 商业零售:美国加息是从抑制个人消费开始,但中国不一样,中国加息主 要是为了抑制投资而不是消费,因此,加息对零售业影响不大。 农业:主要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不高,属于国家扶持的行业,属于一个防 御性品种。 机械:13 个子行业影响不一样,工程机械行业受到的冲击会大一些。 房地产:受加息冲击较大,对房地产商的资金链会有影响,2005 年供给不 会有明显变化,2006 年影响会显现出来,全国房地产销售速度会放缓,存货会 上升,行业的净资产收益率今年会是高点,未来地价、资金成本会上升,净资 产收益率会降下来。就上市公司而言,经过本轮调整后行业内优质公司会凸显 投资价值,同时需求比较稳定的园区开发类公司受此轮升息影响比较小。 建材:加息对水泥和玻璃行业的影响会高于房地产行业。玻璃行业今年是 景气高峰,明年下滑会较明显;水泥行业受宏观调控影响已显现出来,明年相 对于今年会进一步下降。 电子:加息影响不大,因为该行业更多的是受全球景气周期的影响,相对 而言受汇率影响更大。 电力:短期内供求不会改变,但到明年中期供求关系会发生变化,机组利 用小时数见顶,景气度达到顶点后开始下滑。 煤炭:景气周期会长一些,预计景气度要到明年下半年才能见顶。目前国 内外市场煤炭还很紧张。 有色金属:整体保持谨慎,估值会下降。 银行业:加息后银行利差扩大,应是利好。加息后散落民间的资金可能会 吸收到银行,有助于银行业的发展。市场反应会有纠偏的过程。 钢铁:负债率不高,加息本身对行业的影响不大,但预期行业的利润将下 滑,主要原因是下游需求增长放缓,前期投资增长过快,新增生产能力在今后 两年将集中释放。行业的机会主要在战略性重组,做大做强。 航空业:加息对航空业的影响主要是心理的影响,负债率高,但国内航空 公司主要是借的外债,对国外利率的敏感度更高。客座率、油价、汇率、利率 是影响航空公司业绩的主要因素,其中客座率影响最大,其次是油价,加息对 航空公司业绩的影响有限。 机场、港口业:加息的影响非常小。 水运业:财务杠杆不大,加息有一定的影响,但加息的影响比油价小一些。 汽车:对汽车行业影响更大的是消费信贷政策,加息后预计汽车行业的恢 复时间会推迟。 石化:石化行业目前需求依然旺盛,相对于加息,国际油价的影响更大, 若油价保持在高水平,石化行业的盈利仍会很可观,假定加息100 个基点,1 亿元的贷款利息也只有100 万元,即使负债100 亿元,相对于扬子石化、齐鲁 石化几十亿元的净利润也只占较小的份额,与盈利水平比影响很小。短期石化 行业继续看好。 化肥:由于粮食及其他农产品价格居高不下,预计国家将继续加大扶持农 业的力度,未来农业的投入会继续增加,因此对化肥的需求会继续上升,行业 负债率较低,加息影响较小,可继续看好。 氯碱、纯碱:负债率较高,加息会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受下游建材(玻璃 等)等行业下滑的负面影响较大。 第二节2005 年中国经济运行预测 一、2005 年中国经济发展预测 1、世界经济走势牵动中国经济"神经" 2005 年,世界经济特别是我国主要贸易伙伴美国、日本经济的回调,将影 响到我国外贸出口的增长;同时,针对我国的反倾销等贸易摩擦仍然会大量存 在;加之受我国外贸连续3 年保持超常规高速增长的高基数等因素的影响,我 国外贸出口将面临一定的挑战。但是,我国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工业配套水平以 及低廉的劳动力,将继续吸引大量外资流入,加速全球制造业向中国转移,这 种趋势不会因一些短期性因素而较快发生转变。 2、消费对GDP 贡献率将进一步提高 展望2005 年,在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升级、城市化加速推进和国际产业转 移等内生增长因素的推动下,国民经济仍将保持85%左右的较快增长,消费 需求作为对经济增长最大、最稳定的贡献者,也将延续今年后期快速增长的势 头。预计2005 年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28%,消费需求将是所有经济指标中回 落幅度较小的指标。 3、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回落至正常区间 预计2005 年全年全社会投资增幅在17%左右,基本在正常增长区间,其 中城镇投资增速在20%左右,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有所减弱。但由于投资惯 性作用和促进因素较多,尤其是企业投资自主性大大增强,使投资增长不会大 幅回落,不会出现许多人所担心的"硬着陆"。 2005 年,预计政府将及时出台有关维护经济安全、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保 护生态环境、优化重大布局、保障公共利益、防止出现垄断等方面的具体操作 细则;投资体制将不断改革和完善,进一步促进全社会投资环境的改善。 4、就业总量矛盾缓和农民工短缺状况好转 预计2005 年,我国劳动力就业总量矛盾将有所缓和;登记失业率上升势头 会得到抑制;农民工短缺状况缓解;城镇单位就业人数下降趋势扭转,下岗职 工数量继续减少,第三产业吸纳就业比重将继续上升;私营和个体企业将继续 成为创造就业机会的主力军;女性劳动力供求状况趋好。 但2005 年大学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高技能人才数量短缺的矛盾难以明显 缓解。 5、我国财政赤字率有望继续下降 2005 年,我国将继续减少长期建设国债发行规模;财政收入保持较高增长, 但增幅较2004 年明显下降,预计在14%左右;财政支出增幅将低于2004 增长速度在11%左右;财政赤字将控制在3000亿元左右,财政赤字率继续下 2005年,财税改革将进一步深化,中央与地方财权与事权划分进一步理顺, 分税制不断完善。省财政体制将改革和完善,县以下基层财政的转移支付力度 将加大。 6、我国货币政策取向由偏紧转向中性 2005 年,我国仍将处于新一轮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将继续以稳健的货币 政策为主,更加注重价格型工具的运用,并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人民币升值 压力将继续存在,同时汇率形成机制进一步完善,存在进一步加息的可能性。 尽管股市存在诸多不利因素,但制度改革将推动我国股市在平稳运行中寻求发 展。机构投资者进一步发展壮大,潜在资金供给充足。市场将更多地体现为价 值投机。 7、对外贸易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 受外贸连续三年保持超常规高速增长的高基数等因素的影响,2005 年我国 外贸出口将面临一定的挑战。预计2005 年外贸出口增长速度将有所回落,全年 外贸出口增幅将回落到21%左右,比2004 年下降14 个百分点。考虑到高基数 等因素的影响,2005 年全年外贸进口增长速度比2004 年将明显下降,但仍将 快于出口增幅。预计全年外贸进口将达增长24%,增幅比2004 年下降13 分点。根据有关部门的预测,2005 年中国外贸进出口增长速度将有所回落,贸易 平衡压力进一步扩大,全年累计实现贸易顺差约150 亿美元,比上年减少100 亿美元左右,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将进一步降低。 8、物价总水平将呈现平稳态势 2005 年,我国经济增速预计将回落至85%,经济增长在潜在经济水平的 下限运行,需求拉动型物价上涨动力不足。但物价相对经济增长是滞后指标。 考虑到物价的滞后影响、世界石油价格上涨带来的输入物价上涨以及国家有可 能调整公用事业和部分服务价格,2005 年,物价上涨仍有一定的压力,预计居 民消费物价指数上涨4%,和2004 年基本持平,其中翘尾因素影响价格上涨约 11 个百分点;生产资料价格上涨8%左右,其中翘尾因素影响价格上涨约3 百分点,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幅度比上年减慢6个百分点。9、宏观调控着力点鲜明措施更趋灵活 在宏观调控取得成效的时刻,改革特别是体制改革的迫切性日益凸显。 2004 年许多政策的出台,已经为在诸多领域深化体制改革开了头。2005 济工作的一个重点就是着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制度保障,理顺和规范经济关系,完善经济法律制度,从体制、机制上来保 证经济平稳较快地运行。 2005 年宏观经济调控政策中行政色彩将逐步淡化,直接调控手段运用进一 步减少,间接调控手段、市场化方式成为常态。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在注重总量 调控的同时,在引导结构优化方面将体现得更为明显,"区别对待"的政策特 色得以延续并更加鲜明。 10、四大周期性需求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增长 2004 年以来,由于固定资产投资大幅攀升、物价指数持续上行等因素,我 国经济综合警情指数一直在黄灯区运行,并于4 月份短暂探进红灯区,中央" 有保有压"的宏观调控政策使综合警情指数在近几个月保持下行趋势,并已经 于10 月份下行到绿灯区的上部区域。明年随着宏观调控政策效果的进一步显现, 我国投资需求过快增长的局面将有所改观,在大力抑制无效投资的同时加大对 薄弱环节的投资,我国经济将恢复正常运行状态,2005 年综合警情指数全年将 基本在绿灯区运行。 二、2005 年经济运行面临的难点 2003 年以来,我国实施的宏观调控政策取得了初步成效,经济运行避免了 总体上过热,区别对待政策使部分行业降温的同时,农业、能源、交通等薄弱 环节得到加强,经济增速回落比较温和,国民经济在高速运行中实现了平稳、 协调发展。但经济运行中旧有的突出矛盾并没有根本解决,又出现了一些需要 关注的新问题,这些矛盾和问题是2005 年和未来需要着力解决的。 (1)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的基础不稳固,增加农民收入的难度加大。我国 农业基础设施长期落后,耕地质量下降,扩大粮食生产的难度较大。2004 我国农民收入增长较快主要得益于粮食价格的大幅度上涨和粮食的增产,2005年粮食供求、品种、区域结构矛盾仍然存在,粮食价格同比增幅仍可能保持一 定的水平,但由于世界粮食丰收,国内粮食供求缺口减少,粮食库存处于较高 水平,2005 年粮食价格不会出现如2004 年一样大幅上涨的局面,农民增收的 难度明显加大。 (2)固定资产投资在建规模偏大,投资扩张的动力依然较强。本轮经济高 增长主要是由投资需求拉动,而投资需求又主要集中在重工业领域,这是因为 牵动投资需求的最终需求主要集中在住宅与汽车消费方面,而这两大类产品需 要能源、电力、原材料、化工、机械和建材等产业来支撑。重工业投资的特点 是投资规模比较大,投资周期比较长,一般需3 年左右的时间完成。目前中国 的在建项目超过7 万个,在建规模超过17 万亿,相当于3 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工 作量。2004 年1-10 月,累计新开工投资项目12 万个,同比增加8154 此可见,始于2003年的投资高潮,至少可持续到2007 年。“区别对待、有保 有压”的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只是抑制了投资过快的增长速度,但没有改变投 资较快增长的趋势。 (3)运输紧张的问题不会明显缓解,经济发展面临的资源约束越来越突出。 我国资源保障程度和人均资源占有率低,而长期存在的高投入、高消耗、低效 益的粗放式经营进一步加剧了资源约束的矛盾,目前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煤电油 运紧张的局面短期难以缓解。产生能源和运输瓶颈约束的原因,一是前几年这 些部门投资不足,近两年经济发展速度加快,瓶颈问题显现;二是消费结构升 级引致重化工业发展增长加快,能源运输需求大幅增加;三是电煤价格机制没 有理顺,导致电煤紧张,部分发电能力没有充分发挥作用。要缓解交通能源的 供需矛盾,一方面必须加大电源电网、大型煤炭基地、铁路、港口等方面的投 资力度,增加供给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强需求侧管理,特别要理顺价格机制, 用利益机制调节需求。 (4)货币信贷收缩中贷款结构性矛盾突出,企业流动资金偏紧。在金融调 控取得了明显成效的同时,部分地区也出现了“一刀切”紧缩信贷的现象。信 贷投放结构与宏观调控的意图存在一定矛盾。货币供给量增速下降过猛,票据 融资和短期贷款同比少增较多,中长期贷款同比少增较少,资金体外循环增加。 短期贷款主要用于当前生产,票据融资属于中小企业常用的融资方式。由于银 行信贷收紧,中小企业资金更趋紧张,民间金融又趋活跃,民间借贷利率很高。 如果货币信贷继续保持目前的增速和结构,对2005 年经济会带来不利影响。 (5)房地产价格上涨过快,房地产泡沫问题值得关注。今年以来,全国房 地产价格上涨很快,已经引起群众的不满。房地产价格大幅上涨的主要原因, 一是储蓄负利率导致贷款买房自住的人增多,买房后准备出租房屋“以房养房” 的投资需求增大,买房后倒手卖出的投机需求也增大。购房需求短期内过快增 大抬高了房价,房价上涨反过来又进一步刺激购房需求增加。二是宏观调控中 对土地和信贷的控制使群众产生商品房供给将减少、房价将上升的预期,推升 了房地产价格。三是土地价格的持续上涨直接推动了房价上涨。第四,钢材、 水泥等主要建筑原材料价格的大幅上涨,使企业开发成本上升,在一定程度上 增加了房价上调的压力。需求过旺、价格上涨将使房地产业预期利润率上升, 社会资金会更多流入房地产开发,房地产投资高烧不退将刺激钢材、水泥等建 材价格坚挺。房屋销售价格的上涨水平创下几年来的新高,部分城市已经形成 严重的房地产泡沫,出现专业炒房大军。如果不能有效控制房价上涨的势头, 房地产泡沫的破灭将带来较大金融风险,并影响到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6)能源和原材料价格上升和国内工资提高引发的成本推动型价格上涨 的压力加大。2002 年年底开始的新一轮经济扩张是在我国生产能力过剩、大部 分商品供过于求的背景下发生的。1998 年开始连续7 年的积极财政政策在拉动 投资增长、刺激内需的同时,也形成了庞大的生产能力,从经济增长核算的角 度分析,目前我国潜在经济增长速度在95%左右,而2003 年我国实际经济增 长率为93%。 2004 年1-3 季度经济增长95%,潜在经济增长速度与实际经济增长速度 基本一致,因此我国没有出现1988-1989 年和1992-1993 年那样的需求拉动 型大幅度通货膨胀。但由于我国的生产要素没有在各个部门得到有效均衡的配 置,在总体经济供求基本平衡的情况下,一些部门产能过剩的同时伴随着另外 一些部门需求过剩,所以2003 年以来我国的物价上涨比较温和,属于成本推动 型和结构型。 随着以抑制投资过快增长为目标的宏观调控政策效果的显现,2005 国实际经济将在潜在增长水平之下运行,尚不会出现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潜在的通货膨胀压力仍然很小,但应密切关注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一是初级产品价格向最终消费品传导的问题。由于我国加工工业生产能力 过大、工资增长速度低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2002 年开始的生产资料价格上涨 没有传导到工业消费品环节。但目前,下游企业消化成本上涨的压力明显增大, 企业利润增长出现减慢的趋势,企业破产兼并增加,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过 剩生产能力会得到消化;工资偏低已经导致一些地区出现“民工荒”,工资上 涨的压力开始显现。因此,一旦加工工业生产能力得到压缩,工资增加,上游 产品价格上涨就会顺畅传导到下游产品,带来物价全面上涨。 二是,国际市场石油价格仍处于高位,石油价格变动可通过三个主要途径 影响我国的物价变化并对我国经济产生影响。首先,石油价格直接推动物价上 涨,这是输入型通货膨胀;其次,因石油进口价格提高,生产环节成本随之提 高,产生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第三,物价上涨带动工资、利率、租金等上涨, 生产成本提高,引发产品价格全面上涨。 考虑到2005 年投资依然存在偏快的可能,能源、运输瓶颈制约并未解除, 成本推动型物价上涨压力较大等因素,并考虑到农业等薄弱环节需要国家财政 支持以及尚有相当规模的国债项目没有完工,还有一些重大工程或项目需要国 债资金,积极的财政政策应转变为稳健的财政政策。所谓稳健,其含义是既要 防止预算支出进一步推动投资过快增长,又要支持在建项目尽快建成投产、发 挥效益以及需要国债资金的项目建设。 建议2005 年长期建设国债发行规模继续缩小,严格控制用国债资金和财政 支出上新项目,而把重点放在支持在建项目尽快建成,以及完善社会保障系统、 解决三农问题、生态环境建设和国土整治、加快西部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 地等方面。继续实施稳健货币政策,并根据经济金融运行的变化适时加以完善。 广义货币和狭义货币供应量增长率调控目标应在17%左右,新增贷款规模达到 万亿元。灵活运用信贷规模和利率调控的“松紧搭配”手段,更大程度地发挥利率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 第三节“十一五”期间国民经济发展预测 一、“十一五”期间政府主要目标规划 2002 年年底,中共十六大提出了我国在2020 年之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 目标,总体部署是: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 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基本实现工业化,建 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城镇人口 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 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 加富足的生活。 根据上述部署,政府相关部门分解了到2010 年和2020 年我国主要预期经 济指标,如下表: 表212010 年、2020 年我国主要经济指标预期 指标 2001 人均GDP(美元人)811 1700 3200 农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 152 126 80 工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 444 470 460 服务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 336 370 400 农业从业人员占从业人员比重(%) 50 400 350 工业从业人员占从业人员比重(%) 158 200 200 服务业从业人员占从业人员比重 277370 420 城市化水平(%) 376 450 550 食品消费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 279 340 300 初级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比重(%) 188 180 170 工业制成出口占出口总额比重(%) 812 820 830 技术进步对产值增长速度贡献(%) 40 注:1991~2000年数;2001~2010 年数;2011~2020 年数。 资料来源:政府相关内部资料 二、“十一五”期间主要指标预测 人口结构的变化将影响“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呈现不均匀的变化特征, 在2000~2010 年间,我国劳动力将保持高速的增长,同时人口抚养率继续下降, 这为我国经济在这10 年实现高速增长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而进入2010 以后,劳动力将缓慢增长直至进入零增长,人口抚养率提高,特别是老龄化人口增长较快,我国开始迈入老龄化社会。 表22“十一五”期间我国人口增长及其年龄构成 增长率% 2000~2005 总人口063 058 14 岁以下 -242 -119 15~64 147094 65 岁以下 254 203 年龄结构% 2005 14岁以下 215 197 15~64 708721 65 岁以下 76 82 抚养率% 412 387 数据来源:我国人口信息中心 以下是国内不同研究机构对2010 年我国经济增长的预测结果: 表23 国内主要机构对GDP 增长预测 序号 预测机构 GDP 增长率预测结果 2003~2010 658%注释: [1]国民经济研究所课题成果《我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负责人王小鲁、樊纲; [2]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新阶段的我国经济》研究成果,课题主持人王梦奎等; [3]国家计委政策研究所组织的课题《迈向2020 年的我国》第一阶段成果。 可以看出,无论哪种预测结果,都表明了在“十一五”我国经济仍将保持 较高的增长速度。 尽管上述三家权威结构的经济预测来源于不同角度,采用了不同的方法, 但均能较客观地反映”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的发展趋势,均有很高的参考价 三、“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政策取向展望“十一五”期间,资本积累和生产率提高将仍然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主 要因素,为达到预期的经济增长目标,固定资产投资率将会保持在40%左右的 水平,随着资源配置的进一步优化和劳动力素质的提高,生产率将进一步提高。 四、“十一五”期间固定资产投资状况预测 1、“十一五”期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率预测 固定资产投资率是综合反映宏观调控力度和我国经济特征的指标。在制定 “八五”计划的时候,认为30%左右的投资率可能是合适的。而进入21 世纪之 后,固定资产投资占GDP 的比率已经达到了将近40%的水平。在实施扩张性的 财政政策之前,固定资产投资占GDP 的比率已经处于逐步攀升的状态,而实施 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之后,这种比率上升的趋势明显加强。 表24 六五~八五平均固定资产投资率 序号 时期 平均固定资产投资率 六五250% 七五293% 八五332% 数据来源:《我国统计年鉴》 原国家计委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 年远景目标纲要 400 题解答》将“九五”固定资产投资率按30%来控制,实际则达到358%。 图211985~2003 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率变化 2002 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是自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社会固定 资产投资名义增长速度最高的一年,2002 年固定资产投资率达到了422%,占 GDP 的比率首次超过40%。 2003 年固定资产投资数值达到了472%,2004 年我国将控制贷款增长速度, 固定资产投资率将会有所下降。但我国经济正在进行转型,即进入重化工业阶 段,投资品消费增长速度将高于消费品增长速度,因此固定资产的投资率也会 高于以前水平。 根据上述分析,运用专家调查法,我们确定“十一五”期间我国固定资产 投资率的指标,见下表。 表25“十一五”期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率的预测数值(中方案) 年份 GDP 固定资产投资率(I) 2004 125446 0455 2005 134855 043 2006 144969 0425 2007 155841 042 2008 167529 042 2009 180094 042 2010 193601 042 在模型的构建中,以GDP 的中方案预测值做基准,将上表中的固定资产投 资率预测值作为相应的中方案。同时,以固定资产投资率为40%、45%分别作 为低方案、高方案。具体数据如下表: 表26“十一五”期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率的预测数值(低方案) 年份 GDP 固定资产投资率 2004 125446 040 2005 134855 040 2006 144969 040 2007 155841 040 2008 167529 040 2009 180094 040 2010 193601 040 表27“十一五”期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率的预测数值(高方案) 年份 GDP 固定资产投资率 2004 125446 045 2005 134855 045 2006 144969 045 2007 155841 045 2008 167529 045 2009 180094 045 2010 193601 045 三、“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政策取向展望 2002 年以来一批高增长行业的出现和相当稳定的增长,标志着国民经济由 低转升的“拐点”的出现。由此可以引出的一个初步判断是:1997 年以来由于 高增长行业“转换缺口”所导致的经济增长迟缓状态结束,以住宅、汽车、电 子通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为龙头的一批新的高增长行业推动国民经济进入 一个较快增长周期。“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政策取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 第一,政府将不断采取措施提高居民收入,保持消费需求对经济的拉动力。第二,政府将通过个人所得税调节,缩小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之间的差距。 第三,政府将更加重视对中小企业的指导和服务。特别是在中小企业投融 资体系上,政府将完善中小企业担保体系和机制,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资金 来源保障。 第四,政府将进一步加快服务业发展速度。加快发展服务业将成为扩大就 业、增加收入的主渠道和带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点。 第五,“十一五”期间,国家将进一步深化发展资本市场。电力行业将是 资本市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六,国债使用方向和规模将有所调整。国债将不再以支持增长速度的建 设项目为主,转向以解决体制转轨中的深层矛盾,如补充社保基金缺口、化解 国有银行不良资产、减小经济发展和收入分配中差距等为主。 第七,政府将不断关注高增长产业发展带来的新问题,从而不断调整城市 发展战略。特别是针对汽车、房地产等行业的相关政策管制。北京和上海等地 可能会出现针对汽车的更严格的控制措施与污染物排放标准。 四、“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发展对化肥行业的影响展望 “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仍将保持一个较高的发展速度。化肥市场总体 趋势可以基本保持稳定,但可能在产品结构上有较大的变化:专用肥、复混肥 可能有所增加,价格不会出现大起大落,但是不排除在一些地区出现短时间价 格上扬。十一五期间我国化肥行业可能呈现的三大经济特征: (一)供大于求矛盾日益突出,竞争越来越激烈。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 我国一直是个缺肥国家。但今年来,由于国家大力发展化肥工业,化肥产量增 长很快,不少于每年以两位数的速度高速增长,目前我国化肥的产需现状是氮 肥供需平衡,略有富余;磷肥基本平衡,略有缺口;钾肥供不应求,需要进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