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利澳注册_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首页「利澳注册_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全站搜索
栏目导航
新闻详情
万和城注册-万和城平台注册【官网】
作者:管理员    发布于:2024-02-04 02:37    文字:【】【】【
摘要:万和城注册-万和城平台注册【官网】 1、采种与选种:作为培育实生苗的栗实俗称种子。育苗用的栗子应为充分成熟,子粒饱满、充实,大小均匀,无病虫害。最好选择自然开裂,成熟

  万和城注册-万和城平台注册【官网】1、采种与选种:作为培育实生苗的栗实俗称种子。育苗用的栗子应为充分成熟,子粒饱满、充实,大小均匀,无病虫害。最好选择自然开裂,成熟落地的栗果作种用,这样的栗子发芽率高,出苗整齐。用青苞采收经过后熟的栗果播种发芽率低,苗木发育不齐。栗子的大小对苗木生长发育有很大的影响,不粒种子生长成高而粗壮的苗木,小粒种子或发育不充实的种子出苗不齐且苗木细弱。

  当栗实变褐,刺苞开裂时开始采种,采收的种子经过挑选,除掉病虫果、裂果、失水的风干果及不充实的“秕果”。将栗实过筛分级,大小粒分别贮藏。在种子层积处理前,混湿砂、暂时存放在阴凉的地方,防止高温和干燥及鼠害,存放期在30-50天。

  2、层积处理:成熟的栗子采后立即播种,即使在适宜的条件下也不会萌发,需要经过2-3个月的生理价格改革期,因此栗种需要越冬埋藏。埋藏的地方应选择高燥、阴凉和方便管理的地方。挖深1米,宽0.6-1米的埋藏沟,沟的长度视栗种多少而定。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开始埋藏。先将沟底铺10厘米的湿砂,上面旋转混砂的栗子种实,达到离地面30厘米的高度处为止,其上再覆砂10厘米厚,上面培土呈屋脊形。栗种混砂的比例为1份栗种加2-3份湿砂,砂子的湿度以手握成团(约含水8%左右),松开时砂能散开为宜。栗的埋藏条件是低温和保持一定的湿度,不可过湿和过干,防止高温发热,烧坏种子,同时也要防止过湿造成种子腐烂。

  1、育苗地选择:育苗地选在地势平坦、排水良好、土质肥沃、质地疏松的微酸性到中性的壤质土或砂壤土。严禁在土质瘠薄、质地粘重、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的地方育苗。在这样的地方育苗,不仅造成苗木生育不良,而且有时造成根系霉烂。更不能在盐碱土上育苗,盐碱土育苗会使苗木生育不良,叶片黄化,造成中途死亡或越冬死亡。

  栗播种育苗地要实行秋翻地,耕深20厘米,随后耙平。春季播种前每亩撒施有机肥4000-5000公斤,耙平作垅,宽60厘米。不具备秋翻地条件的地方要进行春季整地,结合耕翻施有机肥,并作垄。

  以春季播种为好,播种时与地域有关,我国南方2月下旬,华北在3月,辽宁在4月上旬播种。当10厘米深地温4度时栗的胚根便开始活动,但地温升高到10-12时幼根萌发较快,出苗整齐。

  播种方式分为大垄双行点播或大垄单行点播。大垄双行点播,垄距60厘米,株距15厘米;单行点播垄距45-50厘米,株距10厘米。

  播种时在垄上开沟,栗种平放,覆土深度为栗种的3-5倍,通常在3-5厘米左右。遇土壤干旱时,先开沟灌水,待水渗入土壤后再摆放栗种,每亩产苗量在0.8-1.5万株左右。

  栗苗出苗期较长,通常在一个月以上,且发芽势不整齐。为了克服这种现象,播种时应做到:栗种分级播种,大小粒分开,且要严格选种,剔除霉烂变质,秕栗和风干栗种;覆土厚度均匀一致;避免栗种与肥料直接接触,防止烧坏种子;用拌种和撒毒土等方法防治地下害虫。

  1、中耕除草:苗木出齐后进行第一次除草,以后在生长季节再进行2-3次中耕除草。

  2、追肥:6月中下旬,当苗高达到20厘米时进行第一次追肥,每亩施尿素10-15公斤。8月中旬进行第二次追肥,每亩施复合肥10-15公斤。

  定植一年生苗的地区,于结冻前起苗。起苗时保证苗根长20厘米,无伤害。将起出的苗木分级计量,进行防害假植。假植沟东西向,深50厘米,将苗根部向北斜放在假植沟内,培土覆盖,然后再放入第二批苗木,依此类推,使假植防寒的苗木全部埋在土中。

  1、采穗:于春季嫁接前一个月采接穗。从优良品种或优良株系的母树上截取外围生育健壮,无病虫害的一年生发育枝、结果枝。将采取的接穗分品种每50-100条捆成一捆,标记品种名称。

  2、贮藏:栗的接穗需低温和湿润的贮藏条件。将经过整理和标记品种的接穗,放入地窖、冷库、山洞等低温处,用湿砂埋藏,维持湿度0-5度。贮藏期间要经常检查温度和湿度,防止接穗发芽、霉烂或失水抽干。

  蜡封接穗是提高栗嫁接成活率的关键。这是因为栗的枝条表皮层结构疏松,气孔多,枝条易失水风干的原因。具体方法是:在嫁接前半个月取出砂藏的穗条,用清水洗去泥砂,剪成三个以上饱满芽,长度10-25厘米左右的枝段。根据穗材数量决定熔化石蜡的容器大小,接穗量大时可用铁锅,量小时可用小铝锅,小铝盆或铝饭盒等。将石蜡放入容器内加热,当蜡温达到90-100度时,把剪好的接穗适量的放入小铁筛内,迅速浸入蜡液中,并立即拿出来,使接穗表面结上一层很薄的蜡膜。

  蜡封接穗的技术环节:一是蜡液温度控制在90-100度之间,过高容易烫伤接穗,低于90度时结膜太厚易脱落;二是要让所有的接穗全部挂上蜡膜,如有遗漏部分再重新补浸一次。

  将蜡封的接穗按品种分别放入容器中,做好标记,注明品种,防止混杂。放在菜窖中或低温湿润的条件下贮藏,防止风干和变质,嫁接时随用随取。

  栗树嫁接育苗的砧木是栗树的实生苗。南方产区用板栗(中国栗、油栗)和野板栗实生苗作砧木。北方栗产区用板栗实生苗作砧木。辽宁、吉林、山东等地除了板栗以外还有丹东栗两个种作砧木。为了提高嫁接的成活率和保存率,必须注意砧木和接穗间的亲和力,以同种实生苗作为砧木为好。也就是说板栗砧嫁接板栗,丹东栗砧嫁接丹东栗。两个种间接亲和力不良,成活率很低。此外辽宁、山东等地用槲树、麻栎、古栎等作砧木嫁接板栗和丹东栗试验,证明亲和力不良,成活率和保存率极低,不适宜作砧木。

  砧木的培育方法与培育实生苗的方法相同。苗木地径达到0.6厘米以上就可以嫁接,日本用3年生大苗作砧木,在干高30厘米左右嫁接良种,可以提高嫁接苗的抗性。我国北方栗产区常遇苗木越冬受害,培育大砧高接苗进安全越冬的较好方法,可以试用。

  栗树最适宜的嫁接时期是在砧木树液开始流动到展叶期,这时是栗树形成层细胞分生最活跃的时期,易产生愈伤组织,这一适期的到来因地域而不同,我国南方是3月上、中旬;长江流域是3月下旬-4月上旬;山东是4月中、下旬、辽宁是4月下旬至5月上旬。

  砧木在距地面5厘米处断砧,高接2-3年生大苗在30厘米处断砧,剪断处用切接刀削平,然后在砧木皮层平滑的一侧自上向下纵切一刀,切口要求直而平滑,切口的宽度与接穗切面的宽度相一致,长度2.5-3.0厘米。

  将蜡封的接穗留2个芽,在低于下部芽子的背面0.5厘米处下刀,斜切入木质部中央,再向下直削,削面与枝条平行,削面要求平滑,然后再在削面背侧在距上切口2.5厘米处斜处一刀。

  接穗插入砧木切口处,于削面相对,两侧形成层对齐。如果砧、穗的削面不等宽,要求一侧的形成层对齐,用塑料带严密包扎接口。

  2、单芽切皮接:单芽切皮接适于细砧木嫁接,砧木地径在0.6厘米左右即可嫁接。砧木在距地面5厘米处断砧,削平截同。选择表皮光滑一侧,用切接刀稍带木质部,自截面向下切开长2-3厘米的切口。选取带有一个饱满芽的接穗,首先在芽子的下方1厘米处向下直削约2-3厘米的削面,深达形成层,不削伤木质部。再在削面背面的下端与削面形成45度角削成短斜面。将削好接穗长削面朝向木质部插入砧木切口,使接穗削面与砧木口形成层对齐,最后用宽1.5厘米左右的塑料带将接口包扎严密,防止接口干燥及雨水和病菌侵入。

  接穗留2个芽,在下芽背面0.5厘米处下刀,削成长3厘米左右的长斜面,然后在削面下端的1/3处下刀往上切,切口长约1厘米左右,成舌状。

  在砧木距地面3-5厘米处下刀,由下向上削成与接穗削面长度相等的削面。在削面上端1/3处沿砧木干往下切一刀,切口长1厘米左右,把接穗的切口插入砧木切口中,使砧木、接穗舌状交叉,并对准形成层,向里面插紧。如果砧木、接穗粗度不一致,至少使一侧的形成层对准,然后用1.5厘米左右宽的塑料带将接口绑紧封严。

  4、插皮接:适用于地径1厘米以上的粗砧木,在砧木离皮后开始嫁接。首先削接穗,将封接穗留2个饱满芽,在下芽背面0.5厘米处下刀,与接穗成45-60度角斜切入木质部1/2一l/3,然后向下削成长2.5—3厘米的马耳形斜面,再将削面背面的蜡膜连同表皮轻轻削掉,保留皮层,不要伤及木质部。将削好的接穗放入盛有清水的罐头瓶里或含入口中,防止风干。

  将砧木距地面5-10厘米处断砧,大苗在30厘米处断砧,削成截口,然后,选皮层及木质部平滑的部位,用切接刀纵向切入皮层,深达木质部,切口长2厘米。用切接刀撬开皮层的一侧,再将削好的接穗削面朝向木质部,沿着撬开皮层的一侧插入木质部与皮层之间,最后用宽2厘米左右的塑料带严密包扎接口,防止风干。

  5、腹接:蜡封接穗留2个饱满芽,在第二个芽下端削成长3—5厘米的削面,入刀处要陡些(图l一6),深入穗粗的l/2处向下直削,再于上削面的背面下端2厘米处削成一个小斜面。在砧木距地面7厘米处,选光滑处入刀,入刀时角度与接穗相同,深达苗径l/2时刀平行苗径向下切,刀口长5—6厘米。砧木切好后,马上将削好接穗的大面向外插入切口,对齐砧穗的形成层,在切口上部剪断砧苗,用塑料带绑紧接口,密封防干。

  “T”字形带木质部芽接的取芽方法是:首先在接穗上选饱满芽,在芽子下端约1.5厘米处下刀,向上斜削(图1—7),削过芽子,在芽上端0.5厘米切断,取下带木质部的盾形芽片(芽片长2厘米左右),含入口中。砧木苗在距地面10厘米处,大苗在30厘米处,选择皮层光滑部位,切成“T”字形切口,橇开皮层,将带木质部的盾形芽片插入“T”字形的切口中,使接芽上方的横切口与“T”字形横切口对接起来,然后用塑料带包扎严密,只露接芽,并在接芽上方5—10厘米处断砧。

  嵌芽接:在接穗上选饱满芽,于芽的上方1.5厘米处入刀,略进入木质部后平行向下直削3—4厘米,将刀退出,再在接芽的下部1.5厘米处下刀斜削下去,以切断芽片为度,取下芽片含入口中。在砧苗距地面间5—10厘米处,选光滑部位下刀,切一个与接芽形状、大小相似接口,把接芽镶嵌在接口上,使接芽与砧木的形成层相互吻合。如果芽片与接口的形状、大小不等,要保证上下和一侧的形成层互相吻合。再用塑料带将接口包扎严密(图l一8)。

  7、芽苗砧嫁接:利用芽苗砧嫁接当年即可获得成苗,是快速获得成苗的好方法。

  芽苗砧的培育:将经过冬季层积埋藏的栗种,按大小分级播种在21—27℃的湿砂中,随着胚芽的萌发不断培砂,加厚砂层到10厘米左右,促使胚芽茎部增粗。当第一片真叶出现时,取出栗种进行嫁接。

  嫁接:剪去栗种真叶以上的嫩梢,用薄形刀从幼茎中间直切一切口,长2-3厘米。选用粗度与芽苗砧径相近的蜡封接穗,削成薄片状楔面插入芽苗砧的切口中,用塑料薄膜带包扎严密(图19)。

  将嫁接苗根栽在培养土中,根栽深度以埋到嫁接部位为准,上面扣上塑料小拱棚,温度维持在25℃左右。当接穗成活展叶后拆除拱棚,经过苗期锻炼后进行露地移植。

  l、绑支棍:为了防止风折或人畜碰断,并保证苗木干形直立,苗木成活后要立支棍,固定苗木。大砧高接苗应特别注意绑支棍,不可忽视此项作业。

  2、除萌和摘心:接后砧木会发生很多萌蘖,影响嫁接苗的成活和生长,必须及时除掉,防止消耗大量养分。没成活的砧木,选留一个萌条,以备下年补接。

  当嫁接苗高达到60—80厘米时进行摘心,促进组织充实和芽子饱满,大砧和旺盛苗还多以利用二次整形,提早成形和结果。当二次枝达到50厘米时进行第二次摘心,促进木质化和结果。经过捅心等良好管理的栗苗,第二年就有50%以上的植株开花结实。

  3、迫肥与灌水:嫁接苗初期依靠根系贮藏养分生长,进入6月以后就需要补给养分,因此在6月上旬和8月上旬要进行二次追肥。第一次迫氮肥每亩施10—15公斤;第二次迫施全肥每亩10公斤。追肥的方法是于苗的一侧开沟条施后埋土。

  4、除草松土:为促进苗木生长,要及时除草松土,垄作育苗每年中耕2—3次。

  5、病虫害防治:用人工捕捉涂药或诱杀的方法防治大灰象×、蒙古象×等啃食萌动的接芽。苗期喷药2—3次,防治食叶害虫和栗红蜘蛛的危害。

  1、苗木的规格与分级:嫁接苗的规格要求是苗高80厘米以上,地径l厘米以上,主侧枝长20厘米,接口愈合良好,无病虫及伤害。

  苗木分级标准一般分为三级:一级为优质苗。即苗木超过要求规格,并且木质化良好,发育充实,苗木粗壮,芽子饱满;二级为合格苗,达到嫁接苗规格标准;三级是不合格苗,在规格标准以下。

  2、苗木防寒:北方栗产区栗苗需越冬防寒。冬季结冻前起苗,按品种分级,进行假植防寒。防寒的方法同实生苗假植防寒。

  3、包装及运输:外运的栗苗要妥善包装,防止失水抽干和发生霉烂变质,降低成活率。具体作法:栗苗每50株为一捆,苗根沾黄泥浆,根部放上浸湿的碎草,用草帘子包紧,再用草绳子捆好。长途运输多日到达的苗木在包装时最好在草帘子里面衬以地膜,这样保湿的效果更佳。每包要注明品种、数量、等级、产地及日期。

  自然生长的栗树适应范围很广,我国的经济栽培区北起北纬40°30’的辽宁凤城,河北青龙,南到北纬18°30’的海南,东至沿海平原,西至西藏东部;但作为经济栽培,达到优质高产和丰产稳产的目的,就必须作到适地适树。这是因为栗与其它果树等经济林树种相比,因土壤、气候、病虫害及生理特性等原因易发生早期树势衰弱甚至枯死。因此建园选地非常重要,栗园要建在气候温和、光照良好、背风向阳、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地方。具体条件是:

  1、气候:栗树在我国分布的温度范围是年平均气温6.5—16℃,可以忍耐的最低气温为-30℃。国家《板栗丰产林标准》规定年平均气温8℃以上,极端最低气温-28℃以内,年降水量500毫米以上,无霜期160天以上的地方栽培板栗。边缘地区栽培的栗树要注意选择气候温和,背风向阳的小气候条件。

  2、地形:栗树是喜光性很强的树种,对光的需求量在苹果、桃、柑桔等之上。光照不足会影响雌花分化和下枝枯死,因此栗树要栽培在光照良好的地方。山地栗园需建在坡度25°以下的地方。

  3、土壤:栗树是深根性树种,喜土层深厚、排水良好、肥沃的土壤。《板栗丰产林标准》规定适宜的土壤条件为广土层在40厘米以上、地下水位1米以下、排水良好、pH值5.5-6.8的壤土、沙壤土或砾质壤土。

  当土壤pH值超过7.5时栗树生育表现不正常,幼叶失绿变黄,中下部叶片灰绿色,叶背卷曲,叶缘枯焦,树势衰弱,结果不良,苗木黄化或枯死。

  栗树根系上附着一层外生菌根,能够分解土壤养分供根系吸收。土壤透性良好,有机质丰富是菌根的活动条件,不适于排水不良、土质粘重和盐碱土壤。

  l、经营规模:栗树与苹果、柑桔等水果比较单位面积产量和产值较低,可是,栗果价格高,易贮藏运输,经济成本低,适于交通不便的山区栽培。根据社会经济条件,方便组织生产,确定不同的经营规模:单户承包经营面积50—70亩;联户承包经营150—300亩,集体与国营林(农)场300亩以上。

  2、作业道路设置:方便作业管理以及生产资料与产品的搬运,特别是考虑机械作业,建园时要设计道路。作业道的主干道宽4米左右为宜,每间隔150一200米设计一条主干道。主干道设计有大型机械、车辆的停车和转弯场所,最好与生产资料和产品堆放场所结合在一起。在主干道之间结合地形,方便作业,设计若干宽1—2米的作业道。

  3、防护林:河滩等平缓地带的栗园周围需设计防风林。迎风面的防风效果是林高的3倍;顺风面是林高的10一15倍。坡地的防护效应随坡度的增大而减少。

  山地栗园应建在山的中、下腹,山上腹要营造可以保持水土的防护林或薪炭林。树种可选用黑松、赤松、马尾松、栋类和刺槐等。

  选择品种和组合搭配必须慎重,要充分考虑品种特性,当地的气候与土壤条件,选择适宜在当地生长的优良品种。

  1、选择丰产性强的品种:有的品种早期易丰产,嫁接2—3年就丰产结实,有的品种,如红光栗进入结实的年份较晚些,嫁接4—5年才能大量结实。在决定品种时要了解其特性,把早实和晚实的丰产品种合理搭配起来。

  2、品质优良:随着内外贸易的不断扩大,对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缺乏优质就不能获得较高的商品价值。我国燕山板栗(日本称做天津甘栗)在国际市场上的售价最高,供不应求,而辽宁的丹东栗的价格是燕山板栗的1/2,亟待提高品质。

  炒栗品种以果型整齐,每公斤120—160粒,光泽油亮,外观美丽,风味糯性和甜味浓,涩皮易剥离为佳;加工品种以果型大,双子少,果肉柔软,涩皮易剥离为好。

  3、抗病虫能力强:栗瘦蜂是危害栗树的一大害虫,国内外都注意通过选育抗虫能力强的品种配以综合防治,以减轻危害。例如日本已选育出国见等抗虫能力强的品种。

  4、与气候和土壤条件相适应:选择品种应适应当地的气候与土壤条件。北方以早熟品种为好,晚熟品种多数不适应北方寒冷地区栽培,常因果实发育期热量不足而造成果肉不饱满或隔年结果。耐瘠薄的能力也因品种而异,辽丹15在瘠薄土壤上栽培比辽丹58好些,辽丹58比较喜肥沃的土壤。

  5、适合于经营管理:应当考虑到经营规模大小、劳力多少、管理水平和市场销售情况。经营面积小的承包户选择品种时要注意选择品种少些(2—3个),成熟期一致的品种。经营规模大或劳力少的地方选择品种要多些,早、中、晚熟品种搭配开来。大规模经营,为了分配采收劳力可早、中熟品种各占1/2或早、中、晚熟品种各占1/3。各地选择品种时参考表1—2:

  栗树为异花授粉植物,多数品种或单株自花授粉结实率低。主栽品种选定后,还必须配备一定数量的授粉品种。授粉树的比例可占主栽品种的l/3--1/4。在一个栗园内选择2—3个品种作授粉树。授粉品种的花期应与主栽品种花期相一致。

  栗树是树体高大的乔木,树冠扩展较快,必须注意栽植密度。决定栽植密度的依据是地形、地力、品种和管理水平。土壤肥沃、地势平坦的地方栽植距离应大些;坡度较大、土壤瘠薄的山地栗园栽植行距可小些。长势旺盛、树冠开张的品种,如处暑红、辽丹15等株行距大些;长势弱或树冠紧凑直立的品种,如红光、金丰、辽丹58等株行距可以小些。通常是5—8米。为了提高早期产量,可以有计划的密植,每亩栽植56一110株。

  1、平坦的河滩地及缓坡地:初植株行距2×3米或3×4米,永久树保留4×6米或6×8米。方形与三角形配置。

  2、山坡地:沿等高线方向为株距,坡向为行距,初植行距4—5米,株距3米,问伐后的株行距为4—5米×6米,每亩保留永久树22株-28株。沿等高线三角形配置。

  栗的栽植时期分为秋季栽植和春季栽植两个时期,秋季栽植在落叶后到结冻前进行,大面积建园时可以秋植。我国北方的冬季寒冷干燥,易发生冻害或抽干,因此秋植后须将苗木弯倒埋土防寒。北方栽栗多数在春季栽植,春季栽植的时期不易过早;在萌芽前的1020天栽植为宜。

  l、在河滩地和缓坡地建园,要进行全面整地。用机械深翻40厘米,然后挖栽植穴定植。

  2、在坡度10。左右的坡地建园,要进行带状整地。距离35米,沿等高线米。表土放坡上,心土放在坡下,栽植沟挖完后,沟底填入粗有机质,再将上坡存放的表土回填沟内,施入有机肥,最后回填心土。

  3、在15—25。的山坡地建园,必须修筑水田梯田。囚面宽34米,在梯田面上挖栽植穴,穴深0.6米,宽0.8-l米。表土、心土分开,穴底放入粗有机质,回填表土,施入有机肥或化肥,最后回填心土。

  在整地的基础上,根据确定密度和栽植方式挖栽植穴,施入基肥10一20公斤,然后把肥与土搅拌均匀,土肥比例4:1左右。将苗木置于穴中心,使苗茎稍高于地面,舒展开根系,埋土后轻轻提苗,再用脚踩实,修筑水盘,灌水,待水下沉后再培成土堆,防风保湿,提高成活率。

  苗木成活后萌芽较多,需将主干上发生的主枝部位以下的萌芽全部除掉,保留整形带的萌芽。砧木和实生苗基部时常发生萌蘖,影响干部萌芽生长,也要及时除掉。如果发现苗木地上部未成活,则保留—个萌蘖,除去多余的萌蘖。

  清耕栗园要及时除草松土,行间间种豆科作物或绿肥作物。生草的栗园在定植苗周围1米范围内除草松土,其他地方生草,第二年春季实行割草、割灌覆盖,这样可以保持水土,提高地力和改善近地面的小气候条件,有利于幼树安全越冬。

  定植萌芽后易遭蒙古象×、大灰象×等危害,要及时防治。食叶害虫主要有刺娥类幼虫和午毒蛾,金毛虫等危害,发生期喷药1—2次。

  水土保持工程是山地栗园的—J项基本建设,最好在建园前完成。因工程量大,无法一次完成的栗园,应按照建园设计方案,陆续完成水土保持工程。

  l、等高撩壕:坡度8一15度的缓坡栗园,以等高撩壕的方式保持水土。撩壕的方法是沿等高栽植的幼树上方2—2.5米处挖沟,沟深40厘米,沟底宽40厘米,将挖出的土堆放在下侧,筑成土埂,埂高40厘米,顶部宽30厘米,这样便构成围山转式的壕沟。

  2、梯田:坡度15—25度的山地栗园须修筑梯田。在幼树的上侧2米处开始挖土,表土堆放在下侧,底土堆在坡的上侧,筑成斜度45—60度的梯田壁,壁顶堆成土埂,壁底开挖排水沟,梯田面整理成里低外高的倾斜面,使水土流向里四。

  生产中常见到因土层浅,土质瘠薄的栗园,需改良土壤。栗园的土壤改良需遵循改善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和有利微生物活动的原则,实行深翻改土或扩穴,加厚土层,增加有机质,改善土壤的通气性、保水性和透水性,提高土壤肥力。缓坡和平坦地,用开沟犁深耕40厘米,拣出石砾。山地栗园实行扩穴,植后每年或相隔23年扩一次.宽60—80厘米,深60厘米。挖沟扩穴时将表土放在树干侧,心土放沟的另一侧,沟底放入粗有机质,回填表土,施入有机肥,再回填心土。

  l、生草栽培与管理:生草法有利于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防止水土流失。实行生草栽培时,一般是在行间生草、株间清耕,或全园生草树冠下3米以内清耕除草2—3次。较粗放的生草管理方法是保留园内的自然杂草和灌木,每年割草、割灌2—3次,将割下的杂草灌木覆盖在冠下或压清。比较好的是人工混种豆科和禾本科牧草。此法缺点是生草与栗树争夺养分和水分,特别是土层浅和土质瘠薄的栗园尤为明显。

  2、间种作物:我国集约栽培的高产园多数实行间种栽培,种植豆科作物、薯类和小麦等。有的地区实行与药材间种,例如树下栽植天麻、细辛等。还有的实行栗树与矮生果树间作,与草萄间种等,以提高经济效益和起到以短养长的作用。

  3、清耕管理:每年在园内除草松土23次,做到园内无杂草。此法管理的好处是能够节省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地温升高的快。缺点是土壤结构易遭破坏,容易造成水土流失。

  l、氮的吸收:萌芽前一个月,栗树便开始吸收氮素,随着萌芽、展叶、新梢生长、开花和结实进程不断增加吸收量,从新梢停止生长到果实成熟吸收量达到最高峰,收获后急剧减少。

  不同时期缺氮,对新梢生长、果实发育及产量都有很大的影响。花开前缺氮影响新梢生长和树体增重变小;开花期到新梢停止生长期缺氮影响树体发育和果实重量为最明显;果实膨大期缺氮易引起落果落叶。

  2、磷和钾的吸收:开花前吸收磷非常少,花期吸收磷量增多,一直到果实成熟期都维持一定的吸收量。

  缺磷时,会抑制氮素同化作用,降低萌芽,延迟展叶和开花,新梢细弱,叶片变小,花芽分化不良。增施磷肥,可以促进花芽分化,新梢生长,果实发育,提高产量和品质,增强抗性。

  钾的吸收与磷相同。钾能够增强叶片的同化作用,促进树体健壮,增强抗性,提高坚果品质和贮藏性。缺钾引起代谢紊乱,降低产量。

  1、决定施肥量的方法:一种方法是根据树体的生长状况、结果情况、土壤特性、气候、地势、技术措施及管理水平确定施肥量。另一种方法是参照树体每生产100公斤栗果,需氮3.2公斤、五氧化二磷0.76公斤、氧化钾1.28公斤的量,按着预产指标,结合当地土壤肥力和气候条件以及树体营养状态计算施肥量。

  2、施肥标准:栗树在我国分布广泛,南北跨纬度22度,处在温带至北亚热带气候区域,各地土壤、气候条件很不一致,不能有统一的施肥标准,各地应当研制适宜的施肥标准。《板栗丰产林标准》制订了我国中等土壤肥力的施肥标准(表1—3),各地可参照《标准》制订本地区的施肥标准。

  l、土壤施肥:常用的两种方法是在树冠下开环形沟或放射状沟,施入有机肥。环形沟深30厘米,宽20—30厘米;放射状沟施入时,距树干1一1.5米处开6—8个放射状沟,宽40厘米,深度内侧20厘米,外侧40厘米,呈斜坡形。施入基肥,混合化肥后覆土。追施化肥时沟深20厘米,宽15—20厘米,施州亿肥后埋土。第三种方法是穴状施入,即在树冠下挖若干个宽30—50厘米,深30—40厘米的穴,施入基肥后埋土。此法适于坡度较陡的山地栗园。第四种方法是全园撒施,均匀散布在地上,然后耕翻。此法适用于清耕栗园。

  2、根外追肥:春季展叶后的雌花分化期,叶面喷洒O.3—0.5%的尿素或0.2%磷酸二氢钾;花期喷洒0.1一O.3%硼砂,并混入0.3—0.5%的尿素(可有效地减少空苞的产生)。

  3、压绿肥:压绿肥是增加土壤有机质的有效方法。利用青棵杂草和种植的绿肥作物。雨季割下,覆盖在树冠下,上面覆土或在树冠下挖放射状沟,将青棵杂草放入沟内、埋土。

  当气温达到12℃时芽开始萌发,芽萌动的早晚与所处地域的气温及品种而不同。在同一株树上,先端部位的大芽先萌动,可是在同一园内,单株之间、主枝、侧枝、枝组间会出现萌芽、展叶期明显推迟的现象,其原因有以下几种情况:

  1、树势的影响:在同一园内,旺势树、旺枝萌芽稍早且萌芽展叶期整齐;弱势树、弱枝稍晚,萌芽展叶期拖长。特别是进入结果期以后的栗树树势易衰弱,发育校长在15厘米以下且不充实,影响萌芽展叶。造成树势衰弱的原因有:一是整枝修剪不当,树冠枝叶过密,光照不良;二是病虫危害,如栗瘤蜂、红蜘蛛、天蚕蛾等危害,造成树势急剧衰弱;王是土壤不良,肥培管理不善,上年积累和贮藏养分不足。改进的方法是:第一进行细致的整形修剪,加大弱势树的修剪量,可剪除50-60%;第二防治病虫害;第三改良土壤,增施有机肥及化肥,恢复树势。

  2、冻、干害:幼树和结果初期栗树易发生冻、干害,即发生抽条现象,或主、侧枝、枝组晚萌现象,比正常树晚萌芽展叶7一15天。发生冻、干害的地方多为土层浅或排水不良的地方。再有就是坡向西南、西向的地方。防止措施是:一是实行高接,把嫁接部位提高到40厘米以上;二是改良土壤,加深土层,改善根系环境条件,增大施肥量,恢复树势。

  1、新梢生长特性:栗树展叶后新梢开始迅速生长,至花序脱落后新梢便开始停止生长。栗树新梢的长度和长势与母枝的健壮程度呈正相关,母枝越粗发生的健壮的新梢数量越多。当年抽生的长势强壮的新梢,初期生长迅速,叶片大,节间长,开花前就能够判断当年生长好坏。栗树的顶端优势特性反应明显,从先端芽子萌发的新梢比下位芽茁发的新梢生长旺盛,通常先端l一3个芽萌发的新梢是着生雌花的结果枝。以下的新梢非常弱,5月中旬大部分停止生长,即所谓的弱枝。

  栗树的新梢长短和粗度与种类、品种、年龄及营养状况有关。中国栗的新梢较短粗、丹东栗(日本栗)较细长,茅栗较细短。在同一种类中,新梢状态与长势依着品种的特性而不同。幼龄和结果初期新梢较长,生长旺盛,盛果期较短而粗壮,衰老树、弱树的新梢细弱。在栗树的生长栽培过程中,促进生成发育充实、形态粗壮的新梢是丰产稳产的关键,必须充分注意到这一特点和特性。

  2、新梢生长的诊断:根据结果树盛花期母枝先端1—2芽萌发的新梢(结果枝)强弱将长势分为五级:

  一级,过旺。母枝先端1—2芽新梢的平均长度,丹东栗超过60厘米,中国栗超过40厘米,新梢生长呈弯曲状态,节间长,叶片大,先端末展叶部的节间大于已展叶的下位节间。这样的势态,表示新梢生长势过旺,到了停止生长时期,新梢长度中国栗超过50厘米,丹东栗达到80厘米,长粗比小,呈徒长状态,产量低。继续生长形成冠内光照不良。叶片减少,产量不高。

  这种类型的过旺树多发生在幼树阶段、结果初期、更新、修剪和氮肥过量的栗园。防止措施是:控制施用氮肥。夏季追肥时不施氮肥;夏季新梢生长达到40—50厘米时进行摘心,发生的二次枝40—50厘米时进行连续摘心,白露季节进行最后一次摘心;冬季修剪时以疏为主,少短截。

  二级,强。中国栗(板栗),盛果花期新梢长30—40厘米,丹东栗40—60厘米。新梢端部弯曲,节间稍长,叶片大,未展叶部分节间与下节间等长,停止生长稍晚,此时枝长板栗为40—50厘米,丹东栗为60—80厘米。初果期的栗树主要表现此种状态,进入盛果期呈现此状态即为不正常。要根据品种和树势的不同,调整氮肥用量,可减少l一3成施氮量。修剪时减轻修剪量,以疏剪为主,少短截。

  三级,中庸(粗壮)。丹东栗新梢长25—40厘米,板栗20—30厘米,新梢先端直立,节问中等,叶片中等而肥厚,枝条长粗大,停止生长期在7月中旬落花后,此时板栗校长30—40厘米,丹东栗初果期枝长35—50厘米,枝粗0.7—0.8厘米,这是维持高产的树势。应根据产量和长势增减施肥量,修剪时有计划地更新枝组,用疏、缩、截和放的方法,控冠保产。

  四级,弱。盛花期新梢长,板栗10一20厘米,丹东栗15—25厘米,节间短,叶片小,雄花开花前便停止生长。停止生长时新梢长20—2;厘米,粗度0.5厘米左右。幼树阶段遇到长势如此衰弱的树多半是分布在土质瘠薄的地方,缺水少肥或因病虫危害。盛果期栗枝长20-25厘米,主要是营养不良,结果过量和整形修剪不当。要查清原因,采取措施。在修剪方面应加大修剪量,缩、疏、截结合,改善光照条件,提高冠内叶量。并增加施肥量,以利恢复树势。

  五级,极弱。盛花期新梢10厘米左右,节间短,叶片小而薄,叶色黄开花前多数新梢便停止生长。栗树衰弱到这种程度,不仅产量少,而且坚果也小,树体叶量严重不足;引起极弱的原因多为土层浅,肥水不足,在管理方面粗放,很少修剪,病虫害种类多,防治不及时。对极端衰弱的栗树,必须进行回缩更新和加强肥水管理,增施有机肥和化肥。

  栗树的新梢生长自芽萌动开始,展叶后开始迅速生长,出现第一个高峰。到5月末,即是伴随花穗的迅速生长所需养分的加大,新梢进入缓慢生长阶段,随后又出现第二次生长高峰,到7月中旬便停止生长。在一株树内,新梢停止生长的时期不同,树冠上部,外围停止的较晚,内部下枝停止稍早,通常以树冠外围的结果枝或发育枝作为衡量新梢停止生长的标准。

  新梢停止生长与树势和营养条件有密切关系,树势与营养条件好的新梢生长停止的晚,反之则提早。

  新梢停止生长早晚与品种有关,如无花栗停止生长的早,南方品种群比北方品种群停止生长晚。早熟品种比晚熟品种停止生长早些。

  l、果实发育特性:栗的总苞内有子房3个,偶而有4—9个。子房内有6—9室,每个心室内有2个胚珠,受精后通常1个心室内的胚珠发育,有时两个以上胚珠发育形成多子果。

  一是受精卵休眠期:开始受精后,白色胚珠未能看到有变化,所有心室的胚珠都排列在子房顶端,外观难以区别受精与否。此时只见到总苞和子房壁(果皮)增大。

  二是幼胚发育期:7月中下旬,可见到其中一个胚珠增大,内有无色胶状胚乳,幼胚呈心脏形浸入胚乳中。此时期仍以刺苞和子房壁增大为主。

  三是胚乳吸收期:7月下旬一8月上旬,胚珠开始迅速增大,幼胚形成明显的子叶,胚乳被吸收,未受精的胚变成褐色,残留在子房的顶部。此时子房增大,几乎充满刺苞。

  四是子叶迅速增大期:进入8月中旬以后,子叶开始迅速增大,直至充满子房,子叶的内容物增加,质地变硬,迅速增重。子房壁由绿变褐色,果实成熟。

  在果实发育过程中,受精卵所需要的有机营养未能从胚乳细胞中得到时,则受精卵不能发育成胚,造成空苞;另外,缺乏硼,不能正常受精,导致胚早期败育,这也是产生空苞的主要原因。

  2、落果与诊断:栗的落果可分为生理原因和灾害原因。生理落果分为两个阶段:7月末以前为早期落果;8月上旬以后为后期落果。

  早期落果主要表现为混合花序脱落,雌花序脱落。早期落果受到结果母枝和结果枝质量的影响,受到开花前后和花期日照的影响,而与受精作用无关。很多板栗品种和株系存在空苞直至成熟期与受精果同期脱落。

  后期落果,发生在8月以后,辽丹58、辽丹15、伊吹等日本栗系统的品种较为明显,多数是因末受精所致。

  防止落果的措施主要是加强肥培管理,进行细致修剪,改善光照条件,提高结果母校和结果枝的质量。另一方面就是要配置授粉树,保证有良好的受精条件,在天气变化,阴天、光照不利等条件下,采取人工辅助授粉措施。

  3、结实量诊断:栗树与其他果树相同,也有产量越多坚果越小的倾向,而且坚果整齐度差。这是因为坚果的大小,与产量一样,都受到树体叶量的限制。也就是说,增加产量的同时,必须伴随增大叶量才能够生产出大果型的坚果。叶量的多少与树势有关,增加叶量必须使冠内及下部能够有叶子存在,防止枯死和光秃。这就需要有恰到好处的修剪,维持适当的树冠间隔。实际栽培中观察成龄树的产量,坚果大小与生育状态诊断及主要措施可参考表1—4。

  衡量结果母枝质量好坏主要是观察结果母枝的粗度,即结果母校越粗越好,而不是越长越好。一般情况下,枝粗与枝长成正相关,但是粗长比变动很大,有的结果母枝呈短粗,有的则长而粗。适宜的结果母枝长度因种类、品种和树龄不同而异。在同一品种内幼树阶段长些,盛果期短些,幼树阶段结果母枝长60—70厘米、初果期40—50厘米、盛果期25—40厘米。观察结果母枝粗度与长度之间的关系,并以适宜的不同年龄阶段的母枝长度为基准,区别为九种情况:

  1、粗(>0.8厘米)长。幼树期、结果初期和更新修剪的栗树常见。管理方面注意轻剪、夏剪和少施肥。

  2、粗(>0.8厘米)中长。是理想的树势状态。管理上注意控制施肥,修剪量要轻,不宜过量,防止修剪量过大和树势过旺。

  3、粗(>0.8厘米)短。盛果期结果过量的丰产品种常出现这种情况。管理方面注意增施肥料,更新枝组,回缩树冠,防止衰弱。

  4、中粗(0.7厘米)长。多在初果期的栗树上见到,是枝量过多,光照不良的先兆。注意疏枝,改善光照条件。

  5、中粗(0.7厘米)长居中。常见于初果期转盛果期阶段。注意增施肥料和通过修剪措施改善光照条件。

  6、中粗(0.7厘米)短。盛果期丰产树多出现这种状态。注意回缩树冠,稍增加施肥量,防止树势衰弱。

  7、细(<0.6厘米)长。是初果期不修剪或修剪不善与过密植栗树的枝态。管理方面注意回缩、间伐和落头,以解决光照不足问题。

  8、细(<0.6厘米)中。是中、幼树营养不良和结果树衰弱的表现。在措施方面要实施改良土壤,增加施肥量,进行细致的修剪,改善光照条件。

  9、细(<0.6厘米)短。为弱势栗树的表现状态,多反映在幼树、初果期栗树的立地条件差、土层薄和理化条件差。若盛果期栗树的结果母枝细短的话,则说明已经达到更新修、剪的程度。在管理方面着手改良土壤,增施肥料,细致修剪,改善光照条件,回缩和更新修剪。

  实践证明栗树也和其他果树一样,必须依据自身的生长发育特性,进行整形修剪,平衡树势,调整生长与结果关系,达到集约经营的目的。

  一、栗树是强阳性树种,长势旺盛,树体高大,树冠外移过快,冠内易光秃,难以达到其他果树那样的立体结果程度。伴随着树冠扩大,光照不足,内膛光秃,单位树冠容积内的叶量减少,产量下降。通过整形修剪降低树高,控制冠形,改善光照条件,加厚叶幕层,增加叶面积系数,促进形成粗壮的结果母枝,为丰产结实创造条件。

  二、防止隔年结果。与其他果树不同,栗树形成的雌花数量少,即便是大年也不同于桃、苹果和梨能够形成大量的雌花。相反,栗树的雄花非常多,雌雄花比为1:2500以上,大量的雄花消耗很多的养分。再有栗果中50-60%是干物质,坚果形成的过程中需要很多的光合产物,以上原因造成栗树容易产生大小年现象,而修剪能够调整养分分配,促进雌花形成和丰产稳产。

  三、提高栽培管理效益。自然生长的栗树高达710米,修剪、采收、病虫防治等管理操作很不方便,浪费原料,材料及增加工时,加大了经营成本。经过整形修剪的栗树树高不过5米,树冠低矮,方便管理,节约工时和原材料,提高效益。

  四、减轻病虫危害。经过修剪的栗树,树势强健,增强了机体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减少了病虫的侵染。另一方面,修剪本身就是除病灭虫的基本措施之一。到目前为止,修剪仍是减轻栗瘦蜂危害的基本措施,灭虫的效果超过药剂防治。

  根据栗树的修剪时期,把修剪划分为休眠期修剪(简称冬剪)和生长期修剪(简称夏剪)。基本技术如下:

  剪除一年生枝条的一部分,称为短截。根据截掉的枝条长度不同,划分为轻、中、重短截。截除一年生枝条长度的l/3以内叫做轻短截;截去枝长的l/3一I/2为中短截;截去部分大于l/2枝长的为重短截。

  栗树枝条的顶端优势极为明显。芽的排列是顶端为大芽,向下依次减小,基部为隐芽。端部的1—3个芽萌发出结果枝或粗壮的发育枝,以下递减形成雄花枝或细弱枝。

  栗树结果母枝的短截反应依品种和短截强度而不同。例如:红栗、辽丹15和EC031等品种和株系,对结果母枝实行不同强度的短截,均能够形成一定比例的结果枝。相反,辽丹24号等品系则是不易实行结果母枝短截的品种。所以进行短截修剪时必须摸清品种特性,切不可千篇一律,要依照品种特性采取适宜的修剪方法。通过试验观察,短截效应有以下几点:

  5、结果母枝短截可以减少结果枝上的雄花序数量50一80%,节制养分消耗,增强树势。

  亦称回缩修剪,是对二年生以上的多年生枝进行剪截。回缩多是控制树冠过快外移,防止内膛光秃和复壮树势的有效措施。树势衰弱、产量下降的栗树,经过回缩更新,栗树增产效果明显。

  把一年生或多年生侧生枝从基部剪掉或锯除,亦称质剪。疏剪是调整栗树骨干枝和结果母枝数量的必要措施,可以改善光照条件,加大结果层厚度,增加产量。

  疏除多年生大枝时会造成较大的伤口,影响树势,伤口越大影响的程度也越大。临近伤口以上的枝受到削弱势力的影响;相反对伤口下部的分枝有增强势力的作用。栗树的愈伤能力较弱,大伤口很难短期愈合,易引起病虫从伤口侵入,产生病变,所以要求尽量减少伤口,大的伤口要涂抹保护剂。

  有意的对枝条不实行短截,任其自然叫做缓放。栗树是以壮枝顶部大芽抽枝结果的树种,常用缓放或截放相结合的方法修剪,以促进丰产稳产。特别是对一些结果母校不能实行短截的品种,如辽丹24号等,不可多截,必须用放、疏、截结合的剪法实现高产稳产。

  简称夏剪,是在生长季节,利用除萌、抹芽、剪梢、环剥、扔梢等技术方法调整树体结构,促进枝条充实和形成花芽,达到丰产结实的目的。栗树常用的夏剪方法有以下几种;

  1、摘心:除掉新枝顶端的嫩梢。对嫁接1—2年生的栗树每年摘心2—3次,可促使分枝,增加枝量,提早形成树冠,加速枝条成熟,形成壮枝大芽,实现早期丰产。多头高接树当年新枝长20一30厘米时进行第一次摘心;二次校长到40—50厘米时进行第二次摘心;白露期间进行最后一次摘心。此次剪梢的部位要在新枝的半木质化处,通常是剪除新梢端部10—15厘米。第二年仍可进行2—3次摘心。经过摘心处理的辽丹58号、辽丹15号第二年开花结果株率达到100%,平均株产为0.5公斤和0.61公斤。山东费县张铁如用1—2年生板栗实生苗建园,当年定植当年嫁接,经过3—5次摘心,矮化了树冠,增加分枝,促进了早实丰产。辽宁宽甸柳祥云1987年高接栗树30亩,第二年平均亩产120公斤。

  2、抹芽:萌芽露绿时,壮枝留上部4—5个饱满芽,中庸枝留2—3个饱满芽,其余的萌芽全部抹除。抹芽时掌握“去小留大,去下留上,去里留外,疏密留空”的原则。据江苏邱维斌报道,抹芽促使结果母枝上雌花数增加41.0%,减少败育22%。

  3、果前梢摘心:结果枝果痕以上的新梢称为果前梢,初形成期是混合花序以上的新梢。当结果枝上混合花序长到O.5—1厘米时(即混合花序露红或露出品黄色时)在果前梢留3—5片叶摘心。结果枝上的总苞数比对照增加10.1%,空棚率比对照低48.4%,株产提高了11.4%(山东张铁如)。

  4、除雄:结果栗树的雌雄花比为1:2450,每平方米树冠投影面积有雄花序280多个。雄花中含有的养分极为丰富,此外,每个雄花序蒸腾作用所消耗的水分在350克以上。;因此,疏除雄花序可以节制大量的养分、水分,增加雄花初增强树势,促进丰产结实。于混合花序出现期除雄是最适宜的时期,此时雄花序的长度约1—2厘米。疏除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保留混合花序以下2—3个雄花序,其余的雄花序全部疏除;另一种是将结果枝上的雄花序全部疏除,只保留树冠外围的发育良好的雄花枝上的花序。疏除雄花序总量的90—95%不会影响整个栗“园的授粉,并且连年除雄连年增产。用去一个工日除雄,可增产栗果3.6—5.3公斤。

  5、倒贴皮与环剥:山东费县于9月上旬,在旺树的主干或主枝上,用利刀剥下宽度相当于该部位粗度1/8的皮层,并立即倒贴上,然后用塑料薄膜包扎,一个月左右即可愈合。第二年平均结果母校上的果枝数比对照多1.07条,产量比对照高60%,第三年产量比对照高42%。

  栗树是极性很强的树种,表现明显的顶端优势。在一个基枝上,只有顶端的几个芽子能够发育成超壮的新枝,以下的芽子萌发成依次减弱的细弱枝。顶端的芽子能够形成混合芽,萌发出结果枝结实。我们把能够抽生出结果枝的基枝称为结果母枝,把当年着生雌花结果的新技称为结果枝。要求得栗树丰产结实,必须有大量的雌花,提高结实率和增大坚果军量,所有这些都受到结果母枝、结果枝质量的影响。

  1、结果母枝:结果母枝的粗壮程度影响着在该枝上发生的声果枝数量。通常结果母枝粗在0.5厘米以下时很少能够形成结果枝,或形成l一2个发育不良的结果枝。结果母枝上抽生结果枝的数量随着结果母枝粗度增大而增多。例如辽丹15号结果母枝粗0.9厘米以上的可萌发成3个以上的结果枝,小于0.5厘米几乎不抽生结果枝,偶而有结果枝发生也是开花晚、坚果小。红光栗的结果母枝粗度达到0.6厘米以上才能抽生发育正常的结果枝。

  2、结果枝质量:结果枝的粗壮,在其枝上形成的雌花数量也多。相反,结果枝细弱的着生雌花数少,而且易发生生理落果。例如辽丹15果枝粗度在0.5厘米以下的平均结苞数为1.29个,果枝祖在O.9厘米以上的结苞数为1.91个。据国内外的调查证明,所有的品种,无论总苞内含坚果数多少,坚果的重量与结果枝的粗度成极显著的正相关,而与结果枝长度间不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

  3、结果枝的质量与早期落果:在栗园中能够见到8月份以前落苞的现象,这就是早期落果。早期落果的原因之一就是结果枝的质量不高,发生早期落果的多数是细弱的结果枝,而那些粗壮的结果枝很少见到发生落果现象,这说明早期落果与结果枝的粗度有密切的关系。

  栗树是强阳性树种,需光量居于桃、苹果之上,对光照反应敏感,需要日照多。既便土壤和肥培条件好,而光照不足也不能形成壮枝和完成雌花分化。据测定,栗树达到丰产结实需要的光量的最低限值是自然日射量的25—30%,雌花数量随着日射量的增加而增多,达到自然光照量50—60缩的光量时着生雌花的密度最大。日照不足能引起栗树落花、落果。

  果树着生叶片部位的光量是自然日射量的10%,不眉这个数量便不能着生叶片。光量不足降低了叶面积指数,减少光合产物的形成,引起树势衰弱,内膛枝枯死,出现隔年结果,降低产量。

  综上所述,改善光照条件是促进栗树丰产结实的重要措施,整形修剪是其中最有效的方法。

  促进形成发育充实的结果母枝是栗树丰产的基础。修剪时必须确定合理的母枝留量,确保结果母枝在发育过程中有足够的养分供给开花结果,留量不足或过量都达不到丰产的目的。留量过大时坚果变小,空苞率增大,树势衰弱,影响下一代的产量。据各地试验证明,结果母枝留量与品种、立地条件及长势有关,一般小粒品种每平方米树冠投影保留结果母枝8—12条,大果型品种每平方米树冠投影保留结果母枝6—8条为宜

  1、变则主干形:干高70一100厘米,主枝4个,均匀分布在四个方向,层距60厘米左右,主枝角度大于45度,每一主枝上有侧枝2个,第一侧枝距主枝基部1米左右,第二侧枝着生在第一侧枝的对侧,距第一侧枝40—50厘米,完成树形后树高4—5米(图1—10)。

  定植当年在苗高80—100厘米比干,选留下部有5个饱芽,转过年选留两个角度开张的二年生枝作预备主枝,在饱满芽处截去枝长的1/3—1/2。第三年于l、2两个预备主枝十字交叉方向选留3、4预备主枝,短截枝长的l/3。4—5年仍按上述方法培养预备主枝,同时疏除密生枝,确定下边主30—40%左右。弱树应加大修剪量,剪除50一60%。修剪结果枝的时候可以结合枝组的调整来完成,也就是疏除过密的枝组,这样做既节省工时又有利于改善光照,并且通过疏、截多年生大枝起到控制树冠的作用。

  结果母枝的留量根据品种、树势强弱而定,在中等树势条件下。小粒品种每平方米树冠投影面积内保留结果母校8—12条,大粒品种为6—8条。

  我国通常采取加大初植密度的方法来提高栗树早期产量,常用的密度是110株/亩一41株/亩,6—8年开始第一次间伐。回缩间伐不及时和不适当的栗园,往往出现日照不足,树势衰弱和产量下降。回缩与间伐时间推迟的越晚,日照越显得不足,下枝枯死的越多,叶幕层和结果层平面化,并且仅在树冠顶部,因而产量低,树势衰弱。

  高产稳产的关键在于改善光照条件。树体越高大,阻碍邻接树的日照程度越大,所以必须通过回缩、问伐措施控制树高和树冠间隔。回络时,以永久树的树冠外围为基础,按确定的树冠间隔,回缩间伐树。回缩时要缩到主枝、侧枝或枝组中间有结果母校分布的地方。另外要控制间伐树的树高,使其低于永久树,到了间伐限度时实施间伐。间伐后仍需不断更新枝头,复壮树势,保持适宜的树冠与树冠间隔。

  l、放任树的更新:放弃管理的成龄栗树,由于长期不修剪,致使树体高大,外围枝密挤,骨干枝轮生、重叠、交叉;内膛枝细弱或枯死,树势衰弱,大小年结果现象严重。对这些放任树进行更新修剪时,首先琉除过密的大型骨干枝,拉开距离,改善冠内光照。有计划的进行大枝回缩,外围枝回缩到3—4年生的枝段上。疏除冠内的并生枝、交叉枝、重叠枝。由于进行了回缩更新,枝冠内易萌发大量一年生枝,要疏除和控制徒长枝,培养利用壮枝结果。经过更新复壮以后的实生树当年即能获得增产。

  一是间伐:把原有每亩20—40株间伐为每亩1720株。间伐时要考虑多保留几个品种,防止品种单一,以利于授粉结实。

  二是保留下来的植株在1.5米处切断、保留干上的弱枝。如果树势太弱,可于间伐后再恢复一年树势,第三年切于,切干的时期以树液开始流动时为好。

  四是利用夏剪措施对萌发枝进行多次摘心,疏除密生枝,改善光照条件,促进提早结实。

  七是第二年以后,注意选留3—4个较大的枝培养成主枝,并逐年培养枝组,形成完整的树冠。每平方米树冠投影面积保留结果母枝8一12个,三年后每平方米树冠投影面积保留结果母校6—8个。4—5年培养成主枝3—4个,树高在5米以下。

  对于主、侧枝健全的衰老栗树,可在主、侧枝上回缩更新。更新的部位选在方便作业的位置,更新后树高限制在4—5米。

  l、危害状:幼虫危害栗芽。幼虫随着芽萌动开始活动,刺激萌芽形成短枝,在枝端形成膨大的瘿瘤,多数不再继续伸长成结果枝或发育枝,只有少数瘦瘤在势力旺盛的条件下能够继续伸长成结果枝或发育枝。成虫羽化后这些带瘤的小短枝枯死。由于此虫危害,造成急剧减产,甚至绝产,严重时全树枯死。此虫蔓延到全国各地,各栗产区均有分布,时隔5年左右便大发生一次。

  2、生活史:一年发生一代,以幼虫在被害芽内越冬。春季萌芽时越冬幼虫开始活动,刺激新枝形成瘦瘤。6月上旬一中旬老熟幼虫在缨瘤内化蛹,蛹期15天左右。6月下旬开始羽化,羽化期极不整齐,可持续一个月左右。脱瘤的适宜气温在25—30℃,将木质化的凄瘤咬成小孔脱出。成虫黑色,飞翔能力弱,在无风条件下活动范围1米左右,多数在树冠内活动,大发生期布满全树,以产卵器伸入芽内产卵。成虫寿命1—5天。此虫传播决的原因是虫体小(2.5—3毫米),可随风飞翔。幼虫8月中下旬孵化。幼虫在芽内嫩组织上取食,并形成小虫室越冬,多在小枝端形成瘦瘤,少数可在叶柄、叶脉上形成瘦瘤。瘦瘤紫褐色、红褐色、绿色、瘦瘤颜色深浅依栗树品种而异。

  一是选育抗虫品种:自然界存在着抗虫品种或类型,即幼虫不能在抗虫品种芽内生活,从而不形成屡瘤,不发生危害*日本从50年代开始选出了“国见”、“百键”等抗虫品种,有效地减轻了危害。我国各地也发现了一些抗栗瘦瘤蜂的优系。

  二是休眠期进行细致修剪:根据有关部门在北京调查,细弱枝被害率达51.6%,疏除细弱枝,使其失去越冬场所。对被害严重的幼树实行回缩更新。夏季摘除初形成的新瘤。

  三是药剂防治:成虫羽化期进行三次以上药剂(有机磷类杀虫剂)防治,消灭成虫和卵;春季萌芽期喷洒内吸作用强的药剂,消灭芽内幼虫。

  四是生物防治:把冬季修剪下来的干枯瘤瘤保存在园内,保护在瘤内越冬的天敌,如长尾小蜂等。

  1、危害状:该虫是遍及各栗产区危害严重的果实害虫。幼虫在果内蛀食,果肉蛀成弯曲孔道,并将粪便排于孔道内,而不排向果实外部,所以在幼虫脱果前外观难以鉴别虫果,只得依靠切开检查。被害栗实失去食用价值和发芽能力。

  2、生活史:二年发生一代。以老熟幼虫在树冠下和果实堆放场附近的3—10厘米深的土壤内作室越冬。7月中下旬化蛹,两周左右羽化出土活动,经过一段取食后交尾产卵,成虫期30天左右。雌成虫于8月下旬至9月上旬在刺苞的底部(即着生果座的部位)咬一个深入果皮的小孔,产卵1—3粒,产卵孔随幼果生长而封闭。卵期12—18天,被孵化的幼虫在于叶表面危害,然后深入到子叶内部。幼虫在果内生活30—45天,于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脱果入土作室越冬。

  一是改善栗园环境,清除杂草、灌木,秋翻土壤,破坏越冬场所,消灭越冬幼虫。

  二是堆放场地灭虫。栗实堆放场是幼虫集中的地方,稍灭幼虫最为有效。永久堆放场地和贮存栗果的地方可以用水泥砌筑,切断入土通路。临时堆放场的土壤预先拌药处理,可用50%辛硫磷500一1000倍,使药液达5厘米土层处。

  三是熏蒸灭虫。栗果采收后立即熏蒸,将栗果放入密闭的容器内或库房内用二硫化碳或溴甲烷熏蒸。方法是:二硫化碳,每立方米用量30毫升,温度20℃,熏蒸处理20小时;溴甲烷,每立方米用量2.5—3.5克,处理24—48小时或50克药处理3小时。

  四是成虫期喷药防治。于8月下旬至9月上旬,果实速生期喷50%杀螟松500—1000倍液或敌杀死3000倍液等药剂防治l-2次。

  1、危害状:幼虫啃食栗苞,咬破果皮,蛀入栗实内危害果肉,并在被害果的表面堆积排除的灰色或褐色颗粒状虫粪。有时咬伤刺苞柄,使末成熟的总苞(刺苞)脱落,影响产量和果品质量,使被害果失去食用价值。

  2、生活史:在丹东地区一年发生一代,以老熟幼虫在枯枝落叶层及杂草、石块下结茧越冬,次年6月中下旬化蛹,7月中旬达到羽化盛期。同时在苞刺上和苞柄处产卵,通常在一刺苞上产卵12粒。成虫昼伏夜出,交尾和产卵均在傍晚进行,寿命一周左右。7月下旬一8月上旬卵孵化出幼虫,先危害苞皮,8月下旬一9月上旬危害栗实,幼虫期45—60天。9月下旬一10月上旬老熟幼虫随栗实成熟落地而脱果,潜入落叶层及杂草下结茧越冬。

  一是初冬或早春清扫栗园,集中枯枝落叶及杂草,用火烧毁,消灭越冬幼虫。火烧地被物时,要注意安全,严防火灾。

  三是用赤眼蜂防治。产卵期随虫口密度及蜂卡质量设点放蜂,被害率15—20%的栗园每亩设置放蜂点7—10个,放蜂量30万头左有。

  l、危害状:以幼虫食栗叶危害。3龄以前群集危害,食量不大,5龄至老熟前分散危害,食量特大,时常吃光全部叶片,并移向它树。被害的栗树树势衰弱,需2—3年才能恢复树势和开花结果。此虫分布在我国的各栗产区,在辽宁除危害栗树外还危害核桃树。

  2、生活史:一年发生一代,以80—300粒的卵块在树干、大枝的粗皮裂缝处越冬。幼虫5月一6月间孵化,江浙一带早些,辽宁推迟到6月底。3龄幼虫群聚危害,4龄开始分散。幼虫期60天左右,8月下旬9月上旬结茧,10月中旬开始羽化交尾,次日开始产卵,成虫夜间活动,有趋光性。

  1、危害状:以成虫及若虫群集在当年新枝上吸食树汁危害。被害枝生长衰弱,叶片变黄早落,严重时可使枝条死亡。

  2、生活史:一年发生多代,以卵越冬,卵数百粒单层密集排列在多年生枝的背阴面,光滑的骨干枝分枝处的朗面最多。北方4月上旬一5月上旬卵孵化出无翅型雌蚜,并在枝梢萌芽时及嫩枝上危害,孤雌生殖,一个月以后开始大量发生有翅雌蚜,迁飞扩散到当年新梢上危害。在旬平均气温23℃,相对湿度70%的气候条件下9天即可完成一代。高温干旱的9月份发生量最大。10月中、下旬开始交尾产卵越冬。

  1、 危害状:以成虫和若虫态在叶面上危害。沿叶脉刺吸叶内汁液。被害初期沿叶脉开始失绿,呈现苍白斑点,严重时叶片呈褐色,枯焦、早期脱落,不仅造成树势衰弱,坚果变小、减产,而且影响下年的生产与结实。

  2、 生活史:一年发生4—9代,辽宁4—6代。越冬卵暗红色,在14年生枝条上越冬,以一年生枝条的叶痕处,24年生枝的分枝处最多。4月末5月上旬,气温达到12℃(萌芽)时越冬卵开始孵化,初孵幼虫爬上新叶,数日后转到叶面危害,经3次脱皮后变为成虫,即行交尾、产卵。栗红蜘蛛可有性和孤雌生殖,雌雄比为3:1。夏卵多产在叶面主脉两侧,夏卵期6-9天。 7、8月或干旱年份危害严重,世代重叠。9月下旬一10月上旬开始产卵越冬。

  一是涂干防治。于5月上旬,在距地面30厘米处的树干上刮去灰褐色粗皮,保留白色活韧皮,刮成15厘米宽的环带,涂以40%的氧化乐果10倍液或50%的久效磷20倍液,外面用塑料布包扎严密,10天以后再涂药一次,杀虫效果可维持30天左右。

  二是喷药防治。萌芽前喷洒波美3—5度的石硫合剂;5—7月发生期用20%灭扫利2000倍液、73%克蜗特3000倍液或40%的氧化乐果1000倍液等防治。

  2、生活史:一年发生3代。以者熟的幼虫在粗皮裂缝和被害的刺苞内越冬。第一代成虫于5月下旬一6月中旬产卵,卵期4天左右,危害嫩梢、幼叶及花序,老熟幼虫在梢端拉。丝缠绕幼叶中作茧化蛹。第二代成虫在刺苞的刺囊上产卵,卵期3天,危害幼小的总苞,使幼小的总苞脱落或枯死。造成7月中下旬的大量落果,老熟幼虫在枯死的总苞刺囊下作茧化蛹。第三代继续危害刺苞,在刺囊下啃食苞皮或咬洞危害果实,并在刺囊间排出黑色小粒状粪便。

  3、防治方法:作好测报。5月下旬观察早熟品种新梢端部嫩叶有无白色绢状的虫茧,决定第二代的防治措施。6月中旬开始检查早熟品种的幼嫩刺苞上有无黑色小粒状的虫粪,如果见到便着手在6月下旬一7月上旬实施药剂防治。

  药剂防治可喷洒50%1605乳油2000倍液或20%速灭杀丁3000倍液。

  1.危害状:危害栗树的介壳虫类有多种。我国长江流域栗产区主要有栗链蚧和栗绛蚧;辽宁的栗产区主要受梨园蚧的危害。该虫以成虫和若虫群聚在枝干上吸食汗液,1-3年生枝被害后外皮层开裂;叶片被害呈黄色斑点状。轻者造成树势衰弱、落叶,严重时被害枝干枯死或整株死亡。

  2.生活史:一年发生代或2代,由于种类不同分别以受精的雌成虫(栗链蚧)、若虫或成虫(梨园蚧)在枝干上越冬。春季萌芽后开始危害,8月下旬-10月上旬开始产他或以受精的雌成虫越冬。

  二是发生期,在若虫爬行阶段,未形成介壳前用40%氧化乐果或50%敌敌畏1000倍液喷药防治。

  1.症状:危害枝干,多发生在树干及主枝上,轻者干、枝的局部发病,造成树势衰弱,影响生长和结实,重者树干溃烂,全株死亡。发病初期枝干退色,无木栓老皮的枝干开始失绿,产生黄圆斑,逐渐扩大形成不规则赤褐色至黑褐色斑块,患病部隆起,皮层内部腐烂,有洒味,干燥后发生纵裂,皮下有淡黄色扇形菌丝。

  本病为一种真菌病害,由雨水、风力、鸟类及昆虫传播,从伤口侵入,气温达到10℃时开始活动,适温是25℃-28℃。孢子发芽后在枯死的组织上发育,扩展浸染活组织,病变扩大,特别是夏季高温多湿的季节病程进展委快。

  本病的发病条件与树势及栽培管理有关,冻害、干旱、排水不良、土壤瘠薄、树冠郁闭、光照不良入树体伤害等引起树势衰弱是发病条件。

  二是刮治病变部位。刮掉的病皮集中烧毁,用石硫合剂或砷平液涂抹病处(50倍福美+0.1%平平加)。

  采收时期根据栗的成熟期来决定。北方品种群成熟期在9月上旬-10月中旬;早熟品种在8月下旬-9月上旬成熟,晚熟品种在10月下旬-11月上旬成熟。同一品种在不同生长地点成熟期也有变化,如原产江苏的处暑红品种在南京是8月下旬成熟,引入辽宁栗产区后变为9月下旬成熟。适宜的采收时期是品种达到完全成熟,早采对坚果的重量、品质、贮藏性均有不利影响。如苞开裂,坚果变褐的成熟果采收比提前4-5天的刺苞未开裂时采收的栗子重31.8-41.4%

  1、拣栗子:北方栗产区多采用拣取成熟荣誉称号地的坚果的方法采收,俗称拣栗子。这种采收方法的好处是果实成熟度高,品质好,耐贮藏。与打苞采取比较结坚果枝不受操作。还可以利用辅助劳力。缺点是采收时期拖长,浪费工时,如果拣拾不及时,落地果易风干、失水和引起霉烂变质。

  拣栗子的方法是每天早晨拣一次,大面积拣栗采收也要到天天采收,减少坚果失水失重。拣回的栗子放在阴凉的地方堆放,可在室内或室外背阴的地方挖沟混砂存放,上面覆草遮盖,防晒保湿。

  2、打苞采收:用长木杆或竹竿将栗苞打落在地,拣取栗苞,在13-18℃的条件集中堆放7天左右栗苞开裂,脱苞取栗。打苞采收分一次打苞和多次打苞收栗。采收两种方式。一次打苞采收是当栗苞开始黑心黄,1/3苞开裂时打苞收栗。多次亲苞采收是将变黄色即将开裂的黄熟栗苞打落地,集中堆放,将绿色刺苞留在树上继续成熟,待刺苞发黄时再打苞,依此类推。

  打苞采收的好处是节省劳力,缩短采收期,减少风干失水和免遭鼠害损失,缺点是有部分坚果成熟度不够,品质不如完熟落地坚果,贮藏性降低。

  北方栗子分三级:每公斤坚果重少于160粒为一级;160-200粒为二能;200粒以上的为等外能。

  将栗果,定50时不时公斤或100公斤装入麻袋。运输途中适当喷水保湿。此外,还可以用木箱或果筐内衬塑料薄膜包装。包装箱上注明品种、等级、重量、产地和单位及包装者。

  在自然条件下贮藏栗果的时候由于微生物侵染,栗果自身的强度很大的呼吸作用和湿度、勇气的影响易引起腐烂变质。为控制环境条件来延长供应期,需进行贮藏前的处理。

  1、选果:除去病虫果、成熟度不够和开裂的等外果、失水的风干果;没有进行分级的要进行分级。

  1、常温贮藏(砂藏):最常用的是露地混沙埋藏。在室外背阴高燥的地方挖深1米,宽0.8-1米的沟。一层栗果一层砂子堆放,栗果与湿砂子的比例为1:2(用含水50%的末也可以)。这种方法可保持两个月不变质,即便到第二年4月份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腐败果很少。

  2、低温贮藏:栗果的呼吸量圈套,在常温下消耗减量较大,因此以冷库低温贮藏为好。外贸出口、加工厂和市场供应多用此法贮藏时要做到栗果低温入库,库温保持在0-2℃范围内,不能超过4℃,否则会发芽。保持库内空气新鲜和及时排除栗果呼出的气体,防止升温,防止干燥引起栗果变色、开裂,要经常进行调节,使库内湿度保持在60%左右。

  3、气调贮藏:是用二氧化碳等气体与低温相结合的贮藏方法。可保质3个月以上。调节各气体成分的比例:二氧化碳为6%、氧为3%、氮为91%。并在温度0℃条件下贮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