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利澳注册_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首页「利澳注册_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全站搜索
栏目导航
新闻详情
品尚娱乐-挂机
作者:管理员    发布于:2023-05-10 17:43    文字:【】【】【
摘要:品尚娱乐-挂机 肥料市场目前是群雄割据,乱世之中,各种概念炒作已经接近尾声,开始了互联网炒作模式了,大化肥已经整合的差不多了,基本就是大企业的天下,现在是各种新型肥

  品尚娱乐-挂机肥料市场目前是群雄割据,乱世之中,各种概念炒作已经接近尾声,开始了互联网炒作模式了,大化肥已经整合的差不多了,基本就是大企业的天下,现在是各种新型肥料和功能性肥料的天下,水溶肥开始走量,液体肥初露端倪,各种互联网服务模式都在摸索,能不能走下去目前不好说,不过据我分析,与互联网结合是肯定的,但是关键是找对方向和结合点,否则必然是昙花一现,整体是在一个整合的过程

  生物农业是近期行业热点,其包括生物育种、生物农药、生物肥料、生物饲料等多个细分领域,是生物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上述的每一个领域都可以再细分出多个研究方向,比如生物农药又可以细分为植物源农药、信息素、生物天敌等方向,微生物肥料可分为生物修复菌剂、根瘤菌菌剂、土壤修复菌剂等。35斗将陆续发布生物农业系列报告,这是该系列的第一篇,主要聚焦于微生物肥料方向。本文为报告节选,文末获取完整报告。

  早在2200多年前,西汉氾胜之的《氾胜之书》中就曾提到瓜类和小豆间作的种植方法。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特别强调以豆保谷、养地和用地相结合的豆类谷类作物轮作制。长期以来,古代农民就知道把多年种过豆科植物的土壤移到新种植豆类的田里去,以保证新种植豆类的良好生长。用现代的观念来解释,这就是对豆科根瘤固氮菌的利用。而国外可以追溯到1895年,德国研制了名为“Nitragin”的根瘤菌接种剂,是世界上最早的微生物菌剂。

  第一阶段,1950-1980年,1958年我国农业发展纲要把微生物肥料列为一项重要的农业技术措施,极大地促进了微生物肥料的研究与应用。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固氮蓝绿藻肥、“5406”抗生菌肥、VA菌根肥、生物钾肥等微生物肥料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

  第二阶段,1980年-1990年,研究重心在于利用微生物的特性提高土壤中主要营养元素的含量,尤其是氮素的含量。80 年代后期,为了适应农业发展需求,微生物肥料的研究从单一的固氮菌剂逐步向复合多功能菌剂、菌肥发展,衍生出生物有机肥、复合微生物肥料等。

  第三阶段,1990-2006年,1996年农业部将微生物肥料纳入生产资料登记管理。2000年《肥料登记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肥料登记管理。该阶段研究重心在于通过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分解土壤中难溶的磷或钾、固定空气中的氮等方式为农作物提供多种养分。

  第四阶段,2006-至今,研究重心在于克服化学农业对农业环境及农产品质里的胁迫作用,顺应从“解决温饱”转向“营养多元”的新趋势,开发具有“营养、调理、植保”三效合一的肥药兼效型”复合微生物肥料。

  本报告中所提及微生物肥料是根据农业农村部制定的行业标准《NY/T 1113-2006微生物肥料术语》中的定义来解释的:微生物肥料是含有特定微生物活体的制品,应用于农业生产,通过其中所含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增加植物养分的供应量或促进植物生长,提高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及农业生态环境。

  一般而言,微生物肥料需具备以下4个特征:其一,为作物生长提供有益微生物,形成具有生物活性的微生物群落,产生对于作物生长环境的正面影响作用,而不是为作物生长直接提供营养成分;其二,微生物肥料中的微生物群落无法用肉眼观察;其三,应用微生物肥料对自然环境不产生污染;其四,微生物肥料的肥效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目前,微生物肥料的主要功能可以总结成以下4点:提高土壤养分周转效率、优化土壤团聚体结构、增进植物健康、增产提质增效。根据这4点主要功能,可以得出微生物肥料主要应用的3个方向,分别是营养、生长调节和生态。其中,最为常见是营养方向,这一方向又可细分到固氮、溶磷、解钾和腐熟等方面。

  根据下图可以得出,2014年到2022年,国内微生物肥料市场增长141.4亿元,年复合增长速率达5.25%。除因新冠疫情影响行业发展,2019-2021年增速放缓,其余年份均能保持超过7%的市场增速。根据35斗的数据模型推测,到2027年,国内微生物肥料的市场份额将达到617.9亿元。

  另据35斗统计,截至2023年1月1日,约有7190款产品按照微生物菌剂、生物修复菌剂、光合细菌菌剂、土壤修复菌菌剂、根瘤菌菌剂、浓缩微生物制剂、内生菌菌剂和复合微生物肥料八大类产品完成登记备案。其中,微生物菌剂数量最多,占比71.64%;排行第二的复合微生物肥料,占比25.22%。生物修复菌剂登记产品最少,仅1款,登记时间为2006年。

  根据下图,我们也能发现微生物菌剂产品年登记数量最高,主力产品依旧是微生物菌剂和复合微生物肥料。在其他类型的产品中,土壤修复菌菌剂在2018年后出现在登记目录中,而浓缩微生物制剂则在2019年之后出现在登记目录当中。这两款产品可以排在登记产品数量总数的第三和第四位,足以说明这两款产品的潜力。

  从下图可以得出,从2018年开始微生物肥料登记数量暴增。其中,2018年以后登记的微生物肥料占现完成肥料登记总数的89.46%。其中,2018年数量最高,登记产品2570款,占比35.74%;2019年登记产品760款,占比10.57%;2020年登记产品1144款,占比15.91%;2021年登记产品1066款,14.83%;2022年登记产品892款,占比12.41%。

  根据35斗统计,截至2023年1月1日,约有2728家企业在农业农村部完成产品登记。其中,仅登记1款产品的1062家,占全部企业数量38.93%;登记少于5款产品的2508家,占全部企业数量的92.94%。

  其中有10家企业,登记数量超过23款产品,分别是:北京航天恒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登记32款产品;南京轩凯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登记29款产品;领先生物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登记29款产品;北京中农富源集团有限公司登记29款产品;沃地丰生物肥料科技(山东)股份有限公司登记28款产品;黎昊源生物工程(山东)有限公司登记28款产品;天津开发区坤禾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登记26款产品;江苏辉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登记26款产品;上海绿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登记23款产品;雷邦斯生物技术(北京)有限公司登记23款产品。

  从全国范围来看,通过企查查数据查询,经营范围涉及微生物菌剂和复合微生物肥料的企业共有3076家。其中,河南、山东、黑龙江三省注册的企业数量最多,分别达到602家、471家和387家。超过100家企业的省份还有河北、陕西、辽宁、湖北和广东。根据企业区域分布可以得出结论,在农业较为发达的省份,微生物肥料企业的数量居多。

  我认为微生物肥料在未来的推广模式上,应当提高企业或生物技术人员的地位,从国家农业政策和土壤治理的角度出发,使微生物肥料起到更好的作用,实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达到品牌作用。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农业农村部微生物肥料质检中心主任李俊

  首先,应用微生物培养组学、夹心平板法等新技术手段,筛选获得新功能菌株,并研究菌株活性保持技术,从源头上保证产品功效。其次,采用新的组合技术,实现功能菌株组合功效上的“叠加”与“互补”。在功能上,可选用促生与防病、腐熟与防病、土壤修复与促生、连作障碍消减与促生等组合;在构成上,可采用细菌与真菌组合,发挥各自的特点,实现微生物肥料功能的提高与拓展。此外,还应研究建立微生物肥料的产品效果评价体系、生态效应评价体系、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体系和市场推广体系。

  人工接种病原真菌会干扰土壤微生物结构,并导致根系病害发生,土壤接种植物生长促进微生物,可改变土壤微生物结构。生物肥企业在菌种的选择上要遵循科学、专业的原则。

  化肥农药过量使用严重损害农业生态环境。微生物资料的合理、科学开发利用,对于改善土壤生态环境,降低肥料投入,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有着重要作用。

  由于我国微生物肥料企业规模较小,集中度低,领军企业少,企业创新能力不足,微生物肥料产品同质化严重,主要体现在菌种类型单一、组合重复等方面,而针对不同地区、不同作物的功能性产品缺乏。

  对农业微生物产品效果的制约因素认识还不深入,是农业微生物产品使用效果不稳定的直接原因。微生物肥料的使用效果通常受土壤环境、气候条件、作物种类等的影响,存在效果不佳或者不稳定的情况。

  从产业格局看,大型跨国微生物制剂企业占据了农业微生物菌剂市场的主导地位,而我国企业产业集成度低、规模零散,国际市场竞争力不足。虽然社会资本已经进入农业微生物产业,但技术研发仍依赖政府投入。农业微生物高新技术研发未能实现市场化导向,这是造成技术创新不足、产业发展滞后的重要因素。

  受微生物特性影响,微生物肥料生产、运输、储存所需成本较高,同时由于微生物在土壤和根际的生长、见效慢,限制企业对微生物肥料生产和研发的积极性。受试验示范展示不足、技术培训不到位、宣传引导不充分等因素影响,广大农户对微生物肥料存在认识有限或不信任等问题。

  加强微生物种业管理体系建设,明确微生物种业发展、菌种资源管理、微生物安全等级等方面的法律法规。行业协会、企业参与建立行业层面的伦理共识,明确行业中生物安全和伦理“红线”,保障农业微生物产业和相关生物技术的良性发展。

  微生物肥料的核心是有效的活菌,如何维持肥料产品在土壤中的有效活菌数,是保障微生物肥料使用效果的关键。根据产品功能、菌种生物学特性等特点,建立配套的运输、储存技术,结合使用区域环境气候特点、作物种类和土壤类型等因素,进一步完善施用技术,并与各项农业生产技术有机结合,建立相应的技术模式。

  开展农业微生物产品创新研究,突破从高性能菌株到高性能产品所需的关键技术。提升农业微生物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微生物技术层面的解决方案。

  加强与企业、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合作,通过建立示范区,展示微生物肥料产品。基层农技推广部门要加大对广大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训。还应发挥好媒体的宣传作用,通过对微生物肥料产品、技术的宣传,扩大社会影响力。

  关于35斗:35斗是北京蛋黄科技旗下农业产业服务平台,35斗关注政策和技术驱动下的农业生态变革,提供产业研究、行业报道、数据支持、知识培训、技术转化、投资孵化等服务。北京蛋黄科技成立9年来,旗下动脉网、蛋壳研究院、未来医疗100强等品牌已成为医疗创投领域头部平台。蛋黄科技累计融资数千万元,投资机构包括君联资本、BV百度风投、长岭资本、弘晖资本、为来资本、一方集团等。

  35斗撰写了1400余篇农业行研、大公司案例和创新企业报道,是农业领域最优质的信源之一。成功举办了2020国际未来农业食品百强·白马峰会、2021平谷农业中关村创新大会等行业峰会、2022国际未来农业食品百强·杨凌峰会。服务了阿里巴巴、腾讯控股、大疆创新、极飞科技、农信互联等涉农企业,以及江苏南京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北京平谷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等产业园区。

  立夏已至,随着2022年春耕结束,化肥板块迎来丰年。据同花顺数据显示,截至目前,A股化肥行业25家成份股已全部完成了2022年一季报的披露工作,其中,藏格矿业等4家上市公司实现营收翻倍,芭田股份、云图控股等15家上市公司实现净利润翻倍,川金诺、亚钾国际2022年一季度的净利润分别为5983.21万元、2.8亿元,同比增长1192.74%、1498.70%。

  对于A股一季度化肥上市公司的业绩表现,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化肥板块多家上市公司一季度业绩较好是由于供求关系导致的价格上涨所致,俄乌冲突对天然气、石油以及钾肥原料的供应链及供求关系的影响导致市场预期发生变化从而推动了化肥价格的上涨。”

  北京工商大学教授洪涛也认为,俄乌冲突是导致化肥价格上涨的重要原因。另外,洪涛表示,季节性因素也是影响化肥企业一季度业绩表现的重要因素,上半年春耕及夏粮的田间管理导致化肥需求量的激增,从而带动了相关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一季度,在上述25家上市公司中,有21家实现营收净利润的双增,有15家上市公司的净利润增幅在100%以上,其中川金诺、亚钾国际一季度的净利润增幅在10倍以上,亚钾国际一季度的归母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了15倍。

  对此,多家化肥企业在公告中表示,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产品量价齐升带动了化肥相关产品毛利率的提升,从而导致了一季度业绩的爆发。

  云图控股表示,2022年一季度公司业绩增长的主要原因为报告期内公司复合产品的销量增加,磷化工产品销售价格同比上涨,毛利率同比增加所致。

  藏格矿业在公告中称,公司子公司藏格钾肥氯化钾产品销量有所增加,销售价格持续上涨,报告期内实现了营业收入及净利润的大幅增长。

  史丹利也在公告中称,得益于公司产销协同效率的提升,公司结合原材料上涨行情及下游市场需求情况适时对产品价格进行调整,从而带动了公司业绩的增长。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官员介绍,2021年俄罗斯是世界最大氮肥出口国、第二大钾肥供应国和第三大磷肥出口国。自2022年俄乌冲突以来,全球氮肥价格飙升40%-50%,磷肥和钾肥的价格上涨约30%,化肥价格持续上涨正在冲击全球粮食安全。

  丝路社会科学院经贸合作部主任王建娇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化肥价格的持续上涨直接影响了粮食的产量,进而推高了国际粮价,对很多发展中国家来说粮食安全正面临巨大挑战。

  我国为应对化肥价格上涨问题,2022年政府多次向市场投放春耕储备肥,今年3月中央财政再次下达200亿元专项资金对农民发放一次性补贴,用来缓解农资价格上涨带来的种粮增支。

  在王建娇看来,目前国内春耕已顺利开展,短期内国际化肥价格高涨不会威胁到我国的粮食安全,但从中长期来看我国化肥产业仍需加强国际产能合作,与海外建立稳定的供应链关系,来持续保障国内粮食供应。

  洪涛也对记者表示,化肥价格上涨会对未来国际粮价造成影响,但我国目前夏粮已经种植,早稻也已经播种,此外,我国粮食农业保险对化肥价格的上涨早有预期,即使化肥价格上涨对我国粮食种植有所影响,国内的各项促进粮政策也会将影响缓冲到最低。

  柏文喜认为,化肥价格的上涨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种植成本及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因此,发挥政府统筹作用,对粮食生产进行必要的财政补贴就显得十分必要。

  我国化肥行业目前新增产能较少,产量增长有限,低库存情况短期难以改变,供给偏紧将持续推动化肥价格上行。

  据生意社数据显示,截至5月11日,化肥行业板块指数年内累计上涨20.77%,仅一季度就上涨了16.91%。另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进口钾肥价格指数累计上涨约18.2%。

  对于未来化肥价格的走势,丝路社会科学院经贸合作部主任王建娇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全球化肥行业高价运行趋势短期内并不会改变。王建娇认为,受俄乌局势与原材料成本及贸易政策的急剧变化的影响,氮肥价格已飙升至远高于2008年全球食品价格危机期间的峰值,预计2022年氮肥价格将上涨75%以上,并在2023年随着文莱、尼日利亚和印度新增产能的投放而放缓,但只要煤炭和天然气价格高位运行,氮肥价格将依旧保持在历史高位。

  中国文化管理协会乡村振兴建设委员会副秘书长袁帅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由于我国国内氯化钾行业库存处于低位,补库存需求较强,预测氯化钾价格在接下来一段时间内难以大幅下调,将持续保持在比较高的市场价格。

  柏文喜也认为,按照目前的大宗原料供应格局以及生产成本的趋势,未来化肥价格或仍将维持在高位波动状态。(以上内容来源:华夏时报 记者 焦艳丽 李未来 北京报道)

  中国文化管理协会乡村振兴建设委员会副秘书长袁帅表示,截至5月5日,国内化肥价格指数年内已累计上涨20.77%。在当前新冠疫情和地缘冲突背景下,粮食安全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化肥对于促进粮食增产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预计未来化肥产业不仅会受益于粮食产品涨价,还将受益于粮食安全地位提升所带来的新需求,具备较好的长期投资价值。

  中国钾肥紧缺主要是因为用于钾肥生产的钾盐在我国属于紧缺矿产资源。中国钾资源约占世界资源总量的1.63%,同时中国还是世界钾盐特别是钾肥消耗最大的国家之一,钾肥消耗量约占世界消耗总量的20%。根据相关统计,目前全球钾肥市场约90%以上的产能集中在加拿大、俄罗斯、白俄罗斯等7个国家的10多家企业中。中国是钾肥消费大国,但受制于资源条件和开采成本的限制,增长步伐远远落后于需求的增长,供需矛盾突出,有数据统计显示,2021年中国钾盐产量不足700万吨,自给率约为50%。氯化钾有非常广泛的用途,它可用于食品、饮料、制药、健康和个人护理产品、农业/动物饲料/家禽。特别是氯化钾是钾肥的主要原料,国内氯化钾价格自去年初的2100元/吨上涨到去年底的4000元/吨,涨幅近一倍。目前,我国紧缺的钾肥品种是氯化钾,约50%需要进口。主要应用流向:复合肥、直接施用、配方肥、水溶肥、颗粒状钾肥、硝酸钾、氢氧化钾及相关钾精细化工产品。预计2022年国际市场钾肥平均价格将比2021年高1.5倍,并在2023年保持高位,除非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的供应返回国际市场,否则钾肥价格将一直保持高位。

  氯化钾承载着国家和人民对稀缺重要资源的殷切希望,加之农耕时节,肥料需求是守护粮食安全的重要防线。我国氯化钾行业目前新增产能较少,产量增长有限,低库存情况短期难以改变,供给偏紧将持续推动氯化钾价格上行。农作物价格持续上涨,引领化肥行业景气度上升。从氯化钾的消费结构看,超过50%以上的需求来自于农业生产,近年来,我国饲用粮食需求不断扩大,在多种因素共同催化下,我国玉米等农作物价格呈明显的上涨趋势,带动包括钾肥在内的化肥需求持续旺盛。由于我国国内氯化钾行业库存处于低位,补库存需求较强,面对旺盛的市场需求和良好的利润空间,相关上市公司应该积极扩大产能,可以预测氯化钾价格在接下来一段时间内预计难以大幅下调,将持续保持在比较高的市场价格。

  目前,中国的肥料市场,氮肥、磷肥产能过剩,所以大家能够看到,出口上氮肥和磷肥比较多,而钾肥国内缺口有300-400万吨左右,而国内的需求量不到6000万吨的农业施用量。

  例如上世纪50年代用氮肥来解决增产,60年代磷肥,70年代钾肥,逐渐进入复合肥时代。

  随着农业模式的改变,种植精细化、国家支撑计划和地区引导,水肥一体化的面积不断增加,约占18亿亩耕地的10%,在这种需求下,肥料市场中全水溶性的产品研发和推广逐步增多,即特肥的产业越来越受重视。

  但从原料可在农田当中直接使用的角度来看,可参考美国CPS或是澳大利亚LANDMARK公司,以服务带动70%的收益,也从“测配产供施”的环节中,将原料级(一次加工)进入到农田使用。

  未来的肥料发展的方向,将走向水肥一体化,原料级肥料进入农业农田使用,绿色环保将成为肥料的重点研发方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也将在土壤治理、环境治理和施肥限制上有更多的凸显。

  复合肥已经玩不下去了,产品上现在流行有机肥,有机无机复混肥,液体肥,再添加生物刺激剂,例如氨基酸黄腐酸之类的,营销上搞互联网似乎一直不怎么成功,最近又有人搞自动加肥站